香火鼎盛(1 / 1)

在赵浅予之前,汝南郡王见过的所有小娘子们无不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温柔似水,说话轻柔体贴。

都说高氏善妒,但汝南郡王也看得明白,高氏的善妒只是对赵宗实的后院,在其他地方还是很识大体的,对他也尊重,并无别的不妥的地方。

何况高氏肚子争气,赵宗实儿女双全,还有宫中曹皇后在,汝南郡王对高氏这个儿媳的某些举动也就当看不见了。

当然了,这全天底下的娘子都不同,外边市井中的妇道人家要做工,学不来大户人家娘子的打扮举止,粗鲁些也正常,汝南郡王也是见过的。

大户人家的小娘子讲究一个雅字,通身文气,幼时就会跟着长辈学一些规矩,像二娘子见了他这个阿翁已经会给他请安了,因为见得少,眼中还有些拘谨。

像赵浅予这样敢直视他,还能在桌上直接闹腾起来的实在少见。

见多了言行齐整的小娘子,突然出现一个胆大的,汝南郡王心里不但没生气,反倒还觉得挺新奇的。

跟老仆说起,“下回去庙里,我让高僧给她批一批。”

批一批不能直接说,名义上得说谈禅。

自太祖建朝,在宗教方面的政策一直是儒、释、佛并用,尊儒教为正学,任用一些儒生为官,以此树立文治形象,获得士大夫们的忠诚。

同时尊重和接纳佛教和道教,允许民间信仰,但同时太祖对佛教和道教也制定了严格的要求,禁止佛教干政,邪说异端,迷信邪术,连祭祀神灵、焚烧香烛都必须要符合朝廷的审查和改造,避免整个社会被某一种思想误导和腐化。

曾出任过国子监直讲,号泰山学派创始人的石介就曾站在儒学立场批评佛教是“破坏君臣、父子、道德、礼乐、民俗、衣冠、祖先”等的罪魁祸首。

当今官家对佛禅宽容,非常看重佛教的慈悲为怀、清净为宗的精神。庆历党争后,收到牵连被贬谪流放的士大夫们也觉得佛教如今留下的人生哲学、自然淡泊,清净高雅十分契合,常常书写进诗词文章中,逐渐流传开。

如今文人大夫与高僧谈禅已经成了一种风尚,常常一处字字珠玑,你来我往。

但普通老百姓去寺庙,那肯定不是去跟高僧们探讨佛学的,也不实际。

他们问的都是跟自身切实相关的,像是家中何时能发财啊?

什么时候远行能平安啊?

八字合不合啊?

朝廷禁止邪说异端,迷信邪术,但这种烧香祈愿的事却是允许的。

像大相国寺,除了有文人士大夫跟高僧谈禅的景象,也有普通百姓得僧众指点迷津的场面,具不耽误,大相国寺的僧众们上下和气,因此常年香火鼎盛,烟火袅绕。

汝南郡王也跟高僧谈禅过,但他并不是风雅高洁的文人士大夫,对除了谈经以外的事毫无兴趣,汝南郡王就曾见过认得的一位武将老臣私下找高僧给家中孙儿算一算可是读书的料子。

长辈为子孙后代也算是为之计深远了。

汝南郡王肯私下找高僧问一问,也算是对赵浅予这个只见了一面的孙女的看重了。

赵浅予在书房里待了大半个下午,高氏醒来后知道了事情始末,让人来把她接了过去,赵宗实父子面面相觑,终于长长的松了口气,眼里都透出解脱。

小孩的精力实在旺盛,除了睡着时安安静静的,只要一醒来,他们都没个清净的时候。

高氏听婢子的形容,想了想那副手忙脚乱的画面,忍不住失笑。到底是生过几个孩子的,哪怕几个孩子都有奶娘带着,但高氏不慌不忙的吩咐下去,赵浅予被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谢奶娘翌日一早就回来了,先来给高氏回了话,说过了家中的情况,这才带着赵浅予回去了。

她家中没什么大事,谢奶娘放了心,对主家感激,伺候二娘子更上心了。

赵浅予十分让人省心,回去后就自己玩了起来,也不叫人操心,玩累了还睡了一觉,十分惬意。

醒来后,长姐宁姐就爬在床边,幽幽的看着她,赵浅予蓦然被吓了一跳,但很快她就回过神,朝她叽咕两声打着招呼。

宁姐完全不若平时见到妹妹的高兴劲,耷拉下脑袋。赵浅予被养得好,她一动胳膊都跟着颤,宁姐忍不住手指点了点,触感极好,妹妹也十分可爱,她是很欢喜的,宁姐压下还想再点点妹妹胳膊的心思,嘟着小嘴说道:“妹妹,我们要有弟弟了。”

赵浅予好一会才明白过来。

???

最新小说: 加强管制梅毒溯源菌毒洁身自好 重生南美做国王 我和监护人的另一种关系 薄总,离婚后请保持距离! 斗罗2:本体大小姐想当终极反派 九零女疯批:致富从东莞打工开始 香珠儿 穿成真少爷后,我以缺德出圈 明末逐鹿天下 你这奥特曼不对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