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女生耽美 > 犁汉 > 第二百八十九章:冰封

第二百八十九章:冰封(2 / 3)

千人,有豪杰杨丑有营兵千人,还有河内豪杰郝萌,也为一千人部曲长。

当然这三人实际皆是勇武将,并不是真的有这千人的指挥权。因为这三千人的补给几乎都是由河内各家豪势共同资助,所以实际上这三千兵还是掌握在他们手里。

他们之所以选了这三人,就是吸取了京畿豪势在荥阳之战大败的结果,很多家族子弟实际上并不适合带兵征战,与其兵败身死,不如将之交给有勇豪杰。

这三将并没有立砦在淇水大营,而是被分在了淇水的上游和下游,作为汉军主力的外围防线。

韩浩在其叔父杜阳的举荐下,带新营驻扎在两河口。

两河口是淇水和沾水交汇处。更北面的沾水在穿过河内北部区域的时候,在这两河口的地方和南面的淇水一并汇入东面。

所以换句话说,实际上汉军与泰山军西征军所对峙的河流已经是淇水与沾水的交汇河流,只是淇水流量更大,文化更久,才以此统称罢了。

正因为这两河口是交汇处,河道由窄到宽,往往也是北岸泰山军贼骑涉水处,所以将韩浩部安砦此处,控遏此河道要地。

而杨丑、郝萌两部则作为巡河军,沿着淇水西岸巡视游弋。淇水上下游有不少野渡,这两部都要巡视到,好第一时间发现敌军动向。

这些调度说着简单,实际上千头万绪,十分考验着镇东将军的幕府的筹措能力。

但好在原先设立在敖仓的粮台干得非常得力。

在荀攸、钟繇等人的调度下,发往北方的军粟络绎不绝,只是可惜因为被泰山军截断道路,更北面邯郸的汉军到现在没收到过南来的一粒粟,也是凄惨。

当然粮道之顺畅更大的贡献者是类张晟这些基层的小吏和黔首,是他们冒风雪,受冻寒,一车车用脚运来的。

但对于这些人,汉军竟然连一碗姜汤都不愿给。可能比冬雪更让他们寒冷的就是心寒吧。

在汉军于南岸积蓄力量的同时,邺城的泰山军也在对北岸的西征军提供补给。

相比于汉军,泰山军的补给要科学多了。

汉军因为缺乏统合能力,在敖仓粟送到河内怀县的时候,河内各县乡亭征发的民壮就要在那里起粮,然后再由他们直接运输到前线。

这种长途补给的方法虽然省了仓吏们的精力,但让黔首们苦不堪言,要走太多冤枉路了,再加上这严寒天他们好多人脚都冻坏了,都还要催逼运输,所以补给线上,黔首怨声载道。

而泰山军采用

的是分段运输。仓曹在邺城到淇水北岸大营的六十里路上,每二十里作一个兵站。然后每一兵站的运输只征召附近乡里的黔首,还分成三班。

比如,从邺城出发的转输队白日行了二十里后,就将补给存放在此处的兵站,然后他们在兵站休息一晚,第二日再返回邺城,这时候再休息一日,第二日再运输第二波物资。

但是呢,因为三班倒的缘故,泰山军的补给线却是一刻不停的。这就是统筹调度,非数才不能为也。

而这一调度方式是张冲提出,然后由军中分田吏统筹行动。这些分田吏因为时常丈量土地,是军中最善于筹算的一批人。

这个过程中,有个之前的降兵展露头角,那就是牵招。

此君之前在汉军破交战中随刘备伏击泰山军,之后兵败被俘。之后在荥阳大战的时候,中护军左校尉于禁为了集中兵力就释放了牵招这批战俘。

于禁与这些人君子约定,战后泰山军果然大胜。潜伏在四野的牵招等人没有二话就回到了泰山军中,履行了他们与于禁的承诺。

汉人一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诚哉斯言!

牵招算学天赋惊人,因为成功统筹了这次军需调度,他被推荐入了随军学堂,受更高一层的培养。

当然,比培养更重要的是,泰山军高层显然将牵招保持了一定的信任。这对于降人出身的牵招,可能更加重要。

从邺城到淇水北岸大营,六十里,中间两处兵站,源源不断的粟、衣、盐、酱被送入前线的西征军将士手上,维持着他们的体能和战意。

但这种高消耗的补给,泰山军并不能持续多久,因为邺城的物资也不丰裕。

泰山军虽然从敖仓起出数十万石军粮,又从邺城缴获了六万石,但他们一路散粮消耗也大,还转输了一大批粟到列人的青州黄巾,那边已经断粮了。

此外邺城之前作为与河北黄巾阻击的最后一道防线,惨战月旬,乡野残破,泰山军在收复附近聚落、乡社的时候,不仅收不到补给,还要消耗物资来建设。

所以这种高强度的补给,汉军扛不住,泰山军也扛不住。

换句话说,河南汉军与泰山军西征军的大战就在这大雪后。

但谁也没想到,这场大雪一下就下了五日,直接就让淇水冰封了起来。

这下子,淇水再不成泰、汉两军的阻

最新小说: 北陌花开君何在 薄总,离婚后请保持距离! 加强管制梅毒溯源菌毒洁身自好 我和监护人的另一种关系 九零女疯批:致富从东莞打工开始 斗罗2:本体大小姐想当终极反派 明末逐鹿天下 重生南美做国王 香珠儿 穿成真少爷后,我以缺德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