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女生耽美 > 犁汉 > 第五百一十九章:辽东

第五百一十九章:辽东(2 / 3)

,就是该付出的都付出了,但好像一件收获都没有。
但实则并不然,至少有一点臧霸是获得的。
那就是经此一战后,他麾下的琅琊众多少都从泰山军的阴影中走出来了。只是这一点,臧霸就认为值得。
所以这一战,好像谁都没有赢,也没有输。
但泰山军却多少输了点未来。
这一次大战,他们没能将青州的新兴势力给消灭在萌芽中,并让他们在战火中成长了起来。
那下一次泰山军再想要攻略青州,就会加倍困难。
其实这也是此前政事堂的看法,那就是不动则已,动就要雷霆万钧。但可惜,事与愿违,将之打成了一个呆仗。
当时人可能并不会多说,但日后的那些史学家们多有指责此战泰山军失利的背后,是张冲对东南局势的漠视。
从七月初的冲突爆发到七月中旬两方罢兵,张冲既没有给予前线足够的指示,也没有提供足够的援兵,好像整个邺城都对平原津这一仗毫不关心。
这种指责当然有其合理性,但却并不客观。
实际上,当丁盛的军报不断送交邺城的时候,张冲就已经对此战高度重视,甚至一度为之开过三次枢密、门下的联席议事。
但就在丁盛战不利,请求援兵的消息传到邺城的时候,两条消息也突然一南一北送到了邺城。
这北面的是,以辽西、辽东、玄菟郡、乐浪郡的汉家残余势力联合了部分鲜卑山一带的鲜卑部落,趁着山海道退潮,袭击了右北平诸地。
这支联合军显然是以幽州流亡士族以及关外的北虏归化军将,裹挟了汉家在此地的军镇,再结合本地土豪而形成的又一个集团。
这个集团自建立一开始就是旨在消灭泰山军。
和一般人所理解的有国界线的疆域不同,汉室在北面的疆域往往是变化无常的。它总是受制于汉室和鲜卑的实力对抗的结果。
汉室兴胜的时候,汉家在北面的疆域就可以拓展到松辽平原一带,也就是燕北长城以北的地区。
燕北长城是战国时期燕人向燕山以东开拓的结果。
彼时,为了缓解赵国和齐国的压力,燕人向着燕山以东,也就是现在辽东半岛的位置开始开拓。
在这片地区,有一块广阔的平原,叫辽河平原。
其北面为松辽平原,西面是日后蒙古人占据的蒙古高原,南面是渤海、东面则为日后的朝鲜半岛。
同时,在地理上,辽河平原还有三条巨大的山脉给遮护着。
在它的西北面,也就是它和蒙古高原交界的地区就是鲜卑山,也是日后的大兴安岭;在它的西南面,则是庞大的燕山;而在它的东面,则是绵绵长白山。
可以说,辽河平原就是燕山之外的一块独立的地理单元,无论哪个民族据此,都能割据一方。
而万幸,燕人率先进入到了这里,并开始经营这片地区。
之后秦汉一统,依旧占据着这片平原成为此地主人。
但当年的燕人也发现了,这片地区的威胁更多的是来自更北方的渔猎民族,这些东胡人、肃慎人,往往会在秋天南下袭击汉人的耕作区,以获得足够的粮食来过冬。
所以当年的燕人就依托鲜卑山和长白山,在中间修建了一条东西走向的长城,专门抵御松辽平原的胡人南下。
而这一长城就成了农耕势力和渔猎势力的分割线。即便是当年武功赫赫的汉武帝在击破卫氏朝鲜后,也并没有再向北开拓,依旧维持着现在的势力范围。
因为大自然的严酷寒冷总是比个别人类的雄心壮志要更为有力量。
而现在这片辽东地区,就是汉家在燕山以东的汉四郡。
但即便汉家占据这片地区已经数百年了,但依旧不要高估中央对这片地区的掌控力度。
在更多的时候,汉室对这里普遍采用着羁縻的行政措施,只是到了日后鲜卑兴起,为了抵御鲜卑人顺着鲜卑山和此地的乌桓人勾连,汉家才在这里设置了辽东属国,开始直接管辖境内的乌桓人。
之后的百余年里,汉家在这片地区和鲜卑人反复厮杀争夺,并最终以汉人的胜利告终。
其中无数汉人将星就是从这片地区成长起来的,如已经死在中人亭大战的公孙瓒就是在辽东属国长史的位置上扶摇直上的。
而为了维持这条燕北长城防线,汉家在这里构筑了完整的烽燧警戒系统,每燧相各五里,每燧有兵十人。
而在这些烽燧防线后的就是汉人的屯垦区,因有辽河的滋润,这片地区即便一年一熟,但依旧能养兵数万。
而这些屯垦区就为这些烽燧源源不断的提供着兵源和物资。
换句话说,只是靠着辽河流域一地的平原,此地就能完全供养这条北面防线,这就大大减轻了中央的负担。
只是到现在,随着汉室崩塌,幽冀一带的汉家政权开始全面瓦解,如今的辽东地区也越发成为一座孤岛。
那些不被泰山军所容者,除了南下青州的,剩下的全部都从燕山山脉的通道流入进了辽东地区。
这些人为辽东地区带来人口、财富和文化的同时,在政治上越来越反泰山军。而且因为这一集团内大量的北胡军将的存在,他们与当地的鲜卑人、乌桓人的关系开始发生了转变。

最新小说: 北陌花开君何在 薄总,离婚后请保持距离! 加强管制梅毒溯源菌毒洁身自好 我和监护人的另一种关系 九零女疯批:致富从东莞打工开始 斗罗2:本体大小姐想当终极反派 明末逐鹿天下 重生南美做国王 香珠儿 穿成真少爷后,我以缺德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