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女生耽美 > 犁汉 > 第六百一十章:王允

第六百一十章:王允(2 / 3)

折服,最后心甘情愿带着并州边兵南下过河。
可以说,王允、丁原二人的命运就因郭琳这一言而决。
既然两人少时相熟,在事业上又互相成就,为何郭琳还要对王允这么拘谨呢?
无他,因为他太知道王允刚强的背后是什么骄傲了。
王允非常不凡,他的家世在当时郭泰门下的一众门生中并不起眼。当时世家中也只有晋阳王氏,而没人在乎什么祁县王氏。
而如王柔、王泽二人就是出自晋阳王氏,为豪门。
但当时郭泰给这些人的评价中呢,没有一个比得上王允的,王允得的是“王佐之才”的美誉。
王佐之才是什么?那是三公之名。这是什么评价?
公族之家的子弟要想做三公,即便能力、道德、威信非常突出也要看时运。而家族中从来没有出过三公的家族要想位居三公,其难度可想而知。
换言之,如果王允可以真的做到这个,就可以将他所在家族从一个只出百石郡吏的郡豪之家直接跃迁到最顶级的公族之家。
可见,郭泰对王允的评价多高。
而之后王允的发展也确实如此。他少就继承家族的职位,为太原郡吏,经学骑射冠绝太原,其性子手段也非常刚强,能人所不敢为。
当时郭泰作为党人的巨魁,手下门生数以百计,但当要去捕杀宦官在太原的势力的时候,其他人都在犹豫,就王允果断接过任务,冲在了最前。
最后的结果是,党人和宦官两败俱伤,最后王允却被保了下来,之后随保主邓盛入司徒府。再之后,他就在汝南战场上扬威,以功拔擢为豫州刺史。
但后面因为他在关西朝廷留任的污点,刚回关西的王允还只是尚书,之后有数有功勋,现在已经是尚书令了,距离三公之位一步之遥。
如此功勋、履历,试问王允有何不能骄傲的。
但郭琳深知这份骄傲的背后又是什么?那是偏执使气,肆意妄为。
早在灵帝时期,此君就曾与刘宏就黄巾之乱的起因和祸首意见不和。当时王允在战场上缴获了张让宾客和黄巾部众联系的罪证,于是在朝廷上当场告发张让。
本来刘宏对张让不谨的行为也愤怒斥责,但当王允说黄巾之乱都是宦官集团引起的,刘宏就不高兴了。
但当时党人这些人确实在平黄巾中取得不小的战果,刘宏不想多说就准备起身走。
没想到王允脾性上来了,直接上来拽着刘宏的衣袖不让他走,可以说是真正的犯上。
臣子中能做到像王允这样的,怕也是不多的。
也正是如此,郭琳就越发明白了,纵然是他和王允关系莫逆,但还是要顺着此人,摆清自己的位置,将他捧在上面。
但郭琳也为王允日后的命运而担忧,如王允这样矜骄傲功的,危难时刻固然可以力挽狂澜,但一旦功成必有后患。
就在郭琳伏在地上想那么多的时候,一双粗壮有力的大手抓在他的肩膀上,然后一把捞他起来。
要知道郭琳这会可是甲胄在身,全身上下加起来少不得二百多斤,但却被王允一把抓握起来,可见王允昔日有冠绝太原的骑射本事,怕真的不是吹嘘。
王允看见多日不见的好友,爽朗大笑,然后弯腰就替郭琳拍着军衣上的尘埃。
就在郭琳温暖的时候,却听王允叹了一口气:
“俊卿,你可知叔优战死了?”
郭琳一懵,完全不敢相信这句话。
王允所说的叔优正是现在的护匈奴中郎将王柔,他们二人的同门,本来郭琳还给此人去书一封要援兵呢,怎么会突然死了呢?
原来郭琳一直忙于阳曲战事,一直没来得及看邸报,而且并州东西之间的信息本就沟通不畅,所以他到现在才知道。
王允沉重道:
“叔优为了带南匈奴入关,激得他们叛变了。哎……。”
郭琳处在巨大的伤感中,他意识到如果王柔战死了,南匈奴这支援兵就必然指望不上了。而在他的对面,泰山军的兵力越聚越多,真的让人有泰山压顶的感觉。
这种窒息感突然又被王允打断:
“你也不用忧伤了,这是叔优自己做事粗疏,行事不密,怨不得他人。却相反,你这里倒是打得不错,我这次来这里就是要看看阳曲防线到底被你经营到何程度了。”
郭琳苦笑,正要解释这首胜背后的水分,却见王允已经将目光看向了他背后的一众将领。
他见其中有个面相普通,但气度沉稳的军将不骄不躁,心里满意。
王允自诩有识人之能,一见之就知道这是一员良将,遂笑问:
“俊卿,你身后这军将是何人?难道就是守得沂口的荀成?”
郭琳赶忙解释:
“荀关长还守在前线并没有下来,而这位是我军中校尉高顺,掌我八百‘陷阵’。”
这个叫高顺的并州汉子默默对王允行了一礼,然后又恢复了淡漠。
王允不怪反喜,笑道:
“高校尉气度让我想起一人,昔日光武麾下有‘大树将军’美誉的冯节侯。”
高顺当然知道冯节侯是谁,正是征西大将军冯异。他自然不敢当,脸涨红,不断摆手。
高顺有着超出同僚的沉稳,但到底不善言辞,这番动作让王允哈哈大

最新小说: 重生南美做国王 明末逐鹿天下 九零女疯批:致富从东莞打工开始 北陌花开君何在 加强管制梅毒溯源菌毒洁身自好 我和监护人的另一种关系 斗罗2:本体大小姐想当终极反派 穿成真少爷后,我以缺德出圈 香珠儿 薄总,离婚后请保持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