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女生耽美 > 犁汉 > 第六百一十二章:功狗

第六百一十二章:功狗(2 / 3)

个以凉州武人为核心勋贵的汉室,并让汉室再次伟大。

于是在这种兴复汉室,平定天下的理念中,董卓集团颇有点升华为一个政治集团而不简单的是武人集团。

也正因为是同路人,所以现在胡轸就对李傕说的非常认同。

关东豪族们该不该死?该死!就是这些人把持朝政,只为门户私计,这天下才坏成这样的。

这一观点是董卓常说的,也是关西武人的主流观念。董卓就是要宣扬这样的认知,好让他们对关东朝庭的战争师出有名,具有天下正义性。

但黔首就是好人了?胡轸同样不屑一顾。

这不是他们这些豪族的傲慢,而是他对这些人有足够了解后得出的看法。

胡轸自己是安定大族,族内收拢的徒隶也有数百人,这些人都为胡氏耕作。

这里面就有这样一个事,也是这个事让他知道黔首之所以是贱民是因为他们真的是一摊泥巴,想扶他们上墙都糊不上。

事情是这样的,大致是在他十八岁的时候,凉州附近开始爆发一场大规模的蝗灾。

蝗灾一路向东,所过片草不生,眼见着就要到了安定了。当时的安定太守是一个叫郭林的并州人,他为了救灾,决定要烧毁一段田区,让这些蝗虫饿死。

之后郭林就开始带着郡县吏并征集的民夫开始烧毁田林,在旷野上深挖大坑,然后让人在晚上烧火来吸引蝗虫。

郭林不仅自己亲在第一线,还让家人给前线担水,在上行下效中,防蝗工事做的热火朝天。

但突然,蝗虫的攻势莫名其妙在武威一带停了,然后就像没发生过一样,这场蝗灾就这样结束了。

再然后,郡中的黔首们就开始说怪话了,他们认为郭林所为就是浪费民力,尤其是那些被征集的民夫们更是怨声载道。

他们甚至怀疑,这所谓的蝗灾也是假的,就是想让他们破家好成为豪强们的徒隶。

但安定的豪家们却清楚,郭林所为实际上是在保护这些黔首,因为大族有充沛的人力可以防蝗,甚至再不济也有储备粮可以熬过去。但黔首们却会在这场大蝗灾中一无所有,最后沦为徒隶。

对于这样的太守,安定的豪家们自是不乐意他多留的。很快,由安定豪势运作,那些不明真相的黔首们助势,郭林被朝廷升迁回了京都。

之后接替郭林的叫孙儁,此人常讲的是无为,但手里捞得却有为的很。

在孙儁在位的第二年,蝗虫再起,而且就是从武威出发,直扑安定。

面对铺天盖地的蝗虫,孙儁一无所为,只是写了一封《祷蝗神》的辞文,然后烧给了蝗神。

再然后,孙儁就继续晏坐高衙,袖手一插不管寺外人间惨剧。

这一轮大灾后,安定的黔首几乎被连根拔起,毫无救济能力的黔首们只能典卖全家给豪势们做庸奴,才苟活下来。

但即便这样,还是有大量人口被饿死,毕竟豪势们也不是大善人,干嘛要替你养老。

这件事给当时只是一介郡吏的胡轸带去了很大的冲击。即便因为这件事,他所在的家族获利颇丰,但依旧让胡轸去思考这些问题。

为何为民做主的好官最后狼狈而走,而残民不轻的坏官,明明干了错事,最后却让黔首负责。

难道这就是天下的真相吗?

之后这个疑问被一个人解答了,他就是贾诩。前几年,他和贾诩喝酒,就闲聊到了这个事。

贾诩和胡轸、段煨几个人关系都不错,所以难得说了这样一番道理

“这汉室有三种官,为明吏、循吏和庸吏。何为明吏?即防祸于未萌。一事未生,便已早早料到,然后就提前去布置,使祸事不生。而何为循吏?即见事生,用心办差,恪尽职守。而何为庸吏?那就是终日低头于漕食,汲汲营营。等祸事来了,抬头一看却已经不可改变,就谓天命如此。”

胡轸第一次听这个说法,听得非常认真

“那文和,这三吏和我安定老家一事有何干系呢?”

贾诩淡淡道

“桓帝时期发生的那场大蝗灾,我肯定是知道的。而且我比一般人更知道这事的始末。实际上,在郭林太守之前,还有一位太守叫张甫,他有一个幕僚叫贾彩,正是家兄。”

“我也是从家兄的口中得知了这事,原来张甫太守在坐郡的时候,曾发民夫整治郡北的大河,当时就曾将郡北的河滩地种上了麻菽,一方面是为了固河防,另一方面就是防蝗虫。张甫太守发现蝗虫常起于湿滩地,而麻菽这些东西又是蝗虫不食的,所以做此策。”

“但后面张甫太守离任后,这片地就被本地豪势给侵夺了,然后全部退桑还耕。再后面的事你就知道了。”

“从张甫太守到郭林太守再到孙儁,这三人正符合明、循、庸。张君无疑是有第一流的智慧的,在事情未发生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预防。但这类人因为做事太超前,所以

最新小说: 加强管制梅毒溯源菌毒洁身自好 穿成真少爷后,我以缺德出圈 北陌花开君何在 大佬拿了人渣剧本 明末逐鹿天下 九零女疯批:致富从东莞打工开始 薄总,离婚后请保持距离! 香珠儿 斗罗2:本体大小姐想当终极反派 重生南美做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