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女生耽美 >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 第50章 故都的秋结尾+琵琶行序

第50章 故都的秋结尾+琵琶行序(2 / 5)

慕杜牧的李商隐又开始寻思了,之前写的信杜牧收到了吗?怎么也不回信?是不是没有看到,要不再写一封吧?

毫无预兆被cue到正着的杜牧:..

虽然他还没有写到“十年一觉扬州梦”之句,但是结合上文郁达夫的诗来看,十有八九是什么落拓子的风流韵事。

深深体会到后世对诗词文人挖掘之深的杜牧忽然害怕,以后可不能太过放荡恣游,他怕在水镜上丢脸。

未央宫。

刘彻的心情有一点复杂,平心而论,听完全篇之后他还是很欣赏郁达夫的,能诗能文,一身血性,但是郁达夫对他们这些老祖宗好像就不是那么友好了。

已知他们属于封建王朝,郁达夫一代新文学人要向封建思想掷下投木仓,言下之意不就是把矛头对准历代帝王?

作为一个君王,刘彻当然明白思想稳定对统治的重要性,不然他也不会考虑新学说了,新文学的目标既是封建思想,那他们这些封建君主就是讨伐的对象。

他轻啧了一声,还好,这篇文章只是写秋。

江都。

董仲舒心下思量:个性或为个人性情,性情有压抑,才会有解放,结合前后之句来看,后人该是认为,封建思想压抑了人性。

“可是……”他心中困惑不已, "个性若不加以约束,岂不是天下大乱了吗?"

【钱理群老师曾经反对过一个线性的作品分析模式:时代是苦闷的,作家必定时时处处陷入单一的苦闷之中,他写出的每一篇作品必然充满单一的苦闷感。

这种定势思维当然是错的,虽说文变染乎世情,但作家是复杂的,郁达夫悲凉、颓废的审美趣味,自然也不全然归结于时代。

有传统风致的影响,又有身世心理使然,还有异国美学的渗透,更兼时势的风云激荡。这四点统一于一个文本之中,形成了《

故都的秋》独特的韵味表达。

或许因为年龄原因,我们现在还有些难以理解,可人生之悲凉,不理解未尝不是好事呢?且记取他的文字吧,或许有朝一日,你会有突然被击中的感觉。

好啦,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就到这里,我们来看段视频放松一下。】

图标点开,悠扬的音乐传来,映入眼帘的是碧瓦飞檐、雁塔高耸,红叶染遍山林,两辆已然眼熟的"铁盒子"在林荫道中相对驶过;

金黄的银杏叶铺满校园,石桌旁游人悠闲地品茶,含笑注释着一个幼童捧起满手黄叶,往空中—撒;白墙黑瓦,舟舸过桥;

长城在山色里巍峨、稻浪于秋风中翻涌、累累硕果飘香在枝头,又被喜笑颜开的农人摘入筐中……

“真美啊……”有人情不自禁地感叹。

这不是郁达夫笔下的秋天,但却是那样蓬勃、夺目,令人神往,竟是将万古的悲秋情绪都荡去似的。

柳宗元的心情忽然开阔: "梦得兄,我懂你的诗了。"

也懂了那个人的诗,万类霜天竞自由,秋,也可热烈。

太极宫。

长孙皇后看着水镜里帧帧闪过的画面,目露神往: “若是看得这般秋景,郁达夫想必不会那般悲凉吧!"

“是啊,”李世民轻笑,难得感慨不已, "后世曾遭沦亡,却能驱除敌寇,克复神州,有如此欣欣向荣、百姓乐业之景,后人总说大唐盛世,与后世一比,却是相形见绌了。"

未央宫。

刘彻眼红完那灿灿稻谷与宽阔广路,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楚棠说她处在2023年,1945年日本投降,其间相距不过78年而已!"

卫青等人如遭当头棒喝,猛然回过神来: “百年不到,他们的国家竟然变成了这般模样!”

咸阳。

嬴政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暗自沉吟: “短短78年,故都换新貌,后世王朝,怎么会有这样的惊天伟力?"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这是航拍中国里的秋景图,大家看完有什么感想呢?壮美山河,处处是风景。郁达夫独爱故都北平的秋日,大家又会对哪里的秋天魂牵梦萦、

感慨遂深?我们这次的作业,就是请大家模仿郁达夫的笔调,写一篇随笔,分享你眼中的秋,字数不限哦~这篇课文就讲到这里,有问题后台私信,喜欢的话一键三连,我是楚棠,下节课再见!】

嗯……

苏轼迟疑了一下: “模仿郁达夫的笔调,是要我等写那新文学?”苏辙艰难微笑: “似乎,是的。”

文章大家韩愈颇觉棘手: “那新文学看着是平易,但若要写,却是有些难于下笔啊。”还是古文好,多简洁,怎么不让写古文,他能一口气写三篇!

白居易同样迟疑:“诗可俚俗,但这新文学的文法,我等却是生疏得很啊。”三国。

向来积极交作业的曹植第一次想逃掉,有个词语叫东施效颦

最新小说: 九零女疯批:致富从东莞打工开始 加强管制梅毒溯源菌毒洁身自好 你这奥特曼不对劲吧? 斗罗2:本体大小姐想当终极反派 明末逐鹿天下 穿成真少爷后,我以缺德出圈 香珠儿 重生南美做国王 薄总,离婚后请保持距离! 我和监护人的另一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