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章 念奴娇8(2 / 3)

是打他的脸吗?!

三国。

刘备默默顺了一口气:总算不止是他一个人被嘴渣男了。

元朝。

杂剧大家王实甫念念有词:“‘惩尤物’,‘善补过’怎么是好?依我看,分明是要让那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才对。”

他一收折扇,心中的故事已然成型。

明朝。

冯梦龙饶有兴趣:“绯闻,莫不是那些艳情传闻?”

他掰着手指头算:莺莺、薛涛......突然又有了几分灵感呢!

【有一说一,元稹应该是这些年被迫害得比较狠的一批古人之一了,实际上他还是蛮好的,品行端方心怀百姓,仕途多难不改其志,和白居易也是神仙友谊,大家不要被带偏了。】

中唐。

元稹松了口气,幸好,他的名声保住了。他拧着眉,还是有点郁闷:“后世是怎么回事,迫害古人,是指这些谣言,洗脑包?”

白居易看够了好友的笑话,终于正经起来:“想来是把捕风捉影的小说家言宣扬出去了,累了微之一世清名。”

元稹

无奈,什么玩意儿,他要留书自证!

【虽然潘岳、元稹他们都写得很好,但注意,这些都是诗,苏轼则是第一个将悼亡这一题材引入词中的人,苏轼对词境的开拓真是全方位的。

自他以后,越来越多的文人开始用词来倾诉悲情,贺铸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纳兰性德有“一片伤心画不成”

;哪怕是写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伟人,也有悼念亡妻的《蝶恋花》。】

水镜上依次出现了楚棠提到的诗句,众人一一看过,最后将目光集向那阕《蝶恋花》——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太极宫。

李世民轻呼一口气:“这竟然也是那个人的词。”

他们所见那人的词,有“指点江山”的意气,有“敢教日月换新天”壮魄,有“换了人间”的振奋。不曾想,那样一支健笔,竟也有浸上柔情血泪之时。

终南山。

读罢诗词的李白敛了神色,郑重地斟了一杯酒向夜空举起:“吴刚是否捧出桂花酒不曾知晓,白先遥敬一杯。”

中唐。

元稹也顾不得为自己在后世的形象而伤心了,眼前这首悼亡词,深情悲痛,非哀绝不能道,读之不免让人跟着伤心落泪。

北宋。

苏轼暂时搁笔:“这词写得不寻常。”

“兄长?”苏辙看向他。

“杨、柳之魂直上云霄,竟得仙人捧酒相待,气魄毕竟不凡。月中嫦娥亦为之舒展广袖,他的骄杨,是忠魂。”

苏轼望着水镜里的词,那女子,想必是像前面所说的,为革/命牺牲了吧!人间伏虎,便是妖氛已除,写这首词,一为寄托哀思,一,也是告慰亡灵。

【回到课文。周瑜的美满婚姻让苏轼回想起自己的伤怀,可两人的对照不止于此。三十几岁的周瑜雄姿英发,可四十多岁的苏轼呢,却是“早生华发”,这里的“华”其实就是“花”,他已经生出白发了,在外貌上又被秒了一波。

同时,周瑜官居要职,是故主孙策钦命的安邦重臣,还打下了赤壁之战这样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可以说是年纪轻轻功成名就。

但苏轼这时其实是被贬的,贬在黄州做团练副使,就有点像民间自卫队副队长,几乎没有什么实权。从人生际遇来看,他也不如周瑜。】

客栈里,苏轼一阵苦笑,虽然早已知晓自己是被贬到黄州,但真正知晓官职之时,他却没有办法不失望。他学通经史,甫一入京便与弟弟以西晋名士陆机、陆运兄弟一人自许,抱的是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志向,结果尚未开考,便被告知自己最终只得了个偏远之地有名无实的虚衔,难道那些志向就要落空了吗?

宋初。

赵匡胤很不爽:“到底为什么把苏轼给贬了?”

苏轼为他们大宋争了多少光啊!这么大个词人说贬就给贬了?

“皇兄勿要动

怒,

被贬自然是有原因的,

说不定是犯了什么大错呢?”赵光义赶紧劝说。

“他能犯多大的错?”

不得不说,赵匡胤对苏轼有那么点滤镜了。

【孔子曾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意思是说,青年人是值得敬畏的,你怎么知道他将来赶不上前一代呢?但他后面还有一句,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一个人如果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名望,没干出什么事业,那么这样的人也就不值得敬畏了。很明显,周瑜早早完成了任务,而苏轼则不幸地陷入了中年焦虑。】

最新小说: 你这奥特曼不对劲吧? 明末逐鹿天下 薄总,离婚后请保持距离! 加强管制梅毒溯源菌毒洁身自好 我和监护人的另一种关系 重生南美做国王 香珠儿 斗罗2:本体大小姐想当终极反派 九零女疯批:致富从东莞打工开始 穿成真少爷后,我以缺德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