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历史军事 > 多元三国说 > 第9章: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第9章:发矫诏诸镇应曹公(1 / 4)

故事档案: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档案编号:xxxx-009号

故事发生年月日:公元190年(汉献帝初平元年)期间。

主要角色: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权臣兼曹魏奠基者。本故事中,他发矫诏召集义兵,讨伐董卓,展现出其胆识与智谋。

袁绍:字本初,东汉末年军阀,冀州牧。作为盟军首领,他积极响应曹操的号召,参与讨伐董卓的行动。

董卓:字仲颖,东汉末年权臣,废汉少帝立汉献帝,专断朝政。他的暴政成为本故事发生的直接原因。

孙坚:字文台,东汉末年将领、军阀,吴郡富春人。在故事中,他勇猛善战,担任先锋讨伐董卓。

此外,还有乐进、李典、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曹操的部将,以及刘关张三兄弟、公孙瓒、袁术等诸侯,都是故事中的重要角色。

故事背景: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朝政日益颓废。董卓入京后,废少帝,立献帝,专权误国,残暴滥杀,激起朝野普遍愤怒。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服逃归乡里,欲寻机报国除奸。

故事梗概:

曹操回到陈留后,散尽家财,招募乡勇,得到乐进、李典、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人的投效。他发矫诏,假借天子名义,号召天下诸侯起兵讨伐董卓。

袁绍、袁术、孙坚、公孙瓒等十八路诸侯纷纷响应,共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孙坚作为先锋,领兵攻打汜水关,但因袁术不发粮草而败走,祖茂为救孙坚而牺牲。随后,华雄夜袭孙坚,孙坚败走。

华雄连斩数员大将,威震诸侯。关羽挺身而出,温酒斩华雄,名震三军。董卓闻华雄被杀,派吕布领兵驻守虎牢关。诸侯联军与吕布交战,先有方悦、穆顺、武安国等人不敌吕布,后有刘备、关羽、张飞三英战吕布,最终吕布败退。

故事影响与意义:

政治影响:曹操发矫诏的行为,虽然是假借天子名义,但实则反映了当时天下人对于董卓暴政的普遍不满。这一行动为后来诸侯联合讨伐董卓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东汉末年政治格局的变革。

军事意义:通过联合各路诸侯,共同对抗董卓,展现了团结合作的力量。同时,也暴露了诸侯间的矛盾和利益纷争,为后来的三国鼎立格局埋下了伏笔。

多元三国说: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曹操逃归故里,陈留境内,风起云涌。这日,他身披青袍,足踏芒鞋,独步于乡间小径。曹操眼中闪烁着精芒,心中却是波涛汹涌。他思忖着董卓的暴政,百姓的疾苦,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天下英雄,谁与争锋?我曹操虽不才,却也要为这天下苍生,尽一份绵薄之力!”曹操自言自语,声音虽轻,却透露出坚定与果决。

他回到家中,召集乡勇,招募豪杰。乐进、李典、夏侯惇、夏侯渊等人闻讯而来,他们或是勇猛善战,或是智计过人,都是一方豪杰。曹操见他们到来,心中欢喜,与他们共商大事。

“诸位英雄,董卓祸乱朝纲,残害百姓,我等身为汉室子孙,岂能坐视不理?”曹操慷慨激昂地说道。

众人齐声附和,纷纷表示愿随曹操共讨董卓。

曹操见众人齐心,便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矫诏,高声宣读:“奉天子密诏,董卓专权误国,天下共诛之。凡我汉室子民,当齐心协力,共讨逆贼!”

矫诏一出,群情激愤。各路豪杰纷纷响应,袁绍、袁术、公孙瓒等人各领兵马,共推袁绍为盟主,誓要铲除董卓这个祸国殃民的奸贼。

十八路诸侯,浩浩荡荡,齐聚一堂。旌旗蔽日,铠甲生辉,战马嘶鸣,声震天地。曹操站在高处,望着这壮观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今日之会,乃天下英雄之会。我等当齐心协力,共诛董卓,还天下一个太平!”曹操振臂高呼,声音传遍了整个营地。

众人齐声呐喊,声势震天。诸侯联军浩浩荡荡,向着洛阳进发。

董卓闻讯,大惊失色。他急忙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吕布挺身而出,愿领兵前往虎牢关迎战诸侯联军。董卓见吕布勇猛,便命他领兵五万,驻守虎牢关。

吕布领兵来到虎牢关,见诸侯联军声势浩大,心中也不禁暗暗吃惊。他披挂上马,手提方天画戟,率领铁骑冲出关来,直取诸侯联军大营。

诸侯联军见吕布杀来,纷纷派出大将迎战。先是方悦出马,与吕布交战数合,便被吕布一戟刺于马下。接着穆顺出战,同样不是吕布的对手,被一戟劈成两半。武安国虽然勇猛,但也抵挡不住吕布的勇猛,手腕被画戟割断,败下阵来。

连败三将,诸侯联军士气低落。这时,关羽挺身而出,手持青龙偃月刀,与吕布展开了一场激战。两人刀戟相交,火花四溅,战得难解难分。张飞见状,手持丈八蛇矛,大喝一声,加入战团。刘

最新小说: 极品少爷 史上第一嚣张 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 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 假太子监国,尤物帝后太撩人? 在下朱厚照,父皇非要我登基 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 西川欲晓1909 绝嗣王爷得知自己有娃后,杀疯了 穿越成武松,造反从收服一百单八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