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历史军事 > 多元三国说 > 第11章:焚金阙董卓行凶

第11章:焚金阙董卓行凶(1 / 3)

故事档案:焚金阙董卓行凶

档案编号:xxxx-011号

故事发生年月:中平六年(189年)至初平三年(192年)之间,是董卓乱政期间的重要事件之一。

主要角色:

董卓:东汉末年权臣,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任相国,独揽朝政,实行恐怖统治。

袁绍:关东诸侯的盟主,讨伐董卓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孙坚:联军先锋,率先冲入洛阳,扑灭宫中余火,并在皇宫的枯井中找到了传国玉玺。

吕布:董卓的义子,勇猛善战,后成为诛杀董卓的关键人物。

王允:东汉末年司徒,与吕布合谋诛杀董卓。

故事背景: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外戚及宦官专权,民不聊生。董卓趁乱入京,废少帝,立献帝,自任相国,独揽朝政,实行恐怖统治,引起天下诸侯的共愤。

故事梗概:

董卓面对关东诸侯的联合讨伐,决定迁都长安,以避免直接与联军交锋。在离开洛阳前,董卓下令烧毁宫殿,掠夺城中财富,百姓和皇族都受到了巨大的灾难。联军先锋孙坚率先冲入洛阳,扑灭宫中余火,并在皇宫的枯井中找到了传国玉玺。孙坚心生动摇,想将玉玺据为己有。但此事被军中人员泄露给袁绍,引发了孙坚与袁绍之间的冲突。最终,孙坚被迫离开洛阳,但在回江东的路上被荆州刺史刘表拦截,双方发生激战。

故事影响与意义:

加速了东汉政权的衰亡:董卓的暴政和乱政使得东汉政权更加衰弱,为三国时期群雄割据、军阀混战埋下了伏笔。

促进了三国历史的进程:董卓之乱是三国历史的之一,推动了东汉末年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革,为三国时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多元三国说:焚金阙董卓行凶

月黑风高夜,长安城内的金阙宫在暗夜中矗立,仿若一头沉睡的巨兽。然而,这夜,巨兽即将醒来,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嗖——”一道黑影掠过宫墙,悄无声息地落在金阙宫的屋顶上。此人,便是当朝相国董卓的义子,吕布。他一身黑衣,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犹如黑夜中的猎豹,随时准备扑向猎物。

吕布俯瞰着下方的金阙宫,心中却是波涛汹涌。他知道,今夜,他将与义父董卓一同,做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焚毁金阙宫,毁灭东汉的根基。

“义父,我们真的要这么做吗?”吕布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是在问天,也是在问心。

“哼,吕布,你何时变得如此婆婆妈妈?”董卓的声音从屋内传来,充满了不屑和嘲讽,“天下大乱,正是英雄辈出之时。我董卓,就是要做这乱世中的英雄!”

吕布深吸一口气,心中的犹豫瞬间消散。他明白,义父董卓的野心早已无法遏制,自己也无法阻止。既然无法改变,那就只能顺应。

“是,义父,我吕布愿随您一同,开创这乱世的新纪元!”吕布的声音铿锵有力,仿佛是在宣誓,也是在承诺。

就在此时,金阙宫内突然火光冲天,烈焰熊熊。董卓一声令下,数百名士兵手持火把,冲入金阙宫,开始了疯狂的破坏。

火光中,吕布的身影若隐若现。他手持方天画戟,身法矫健,在火海中穿梭自如。每一次挥戟,都有一名敌人倒下。他的眼神冷酷而坚定,仿佛要将这世间的罪恶一并斩除。

“杀啊!”士兵们的呐喊声震天动地,与火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惨烈而壮观的画面。

然而,就在此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吕布抬头望去,只见一支骑兵队伍如潮水般涌来,领头之人正是关东诸侯的盟主袁绍。

“吕布小儿,速速投降,否则定让你死无葬身之地!”袁绍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夜空中回荡。

吕布冷笑一声,丝毫不将袁绍放在眼里。他挥舞着方天画戟,向袁绍冲去。两人交手数合,难分胜负。但吕布深知,自己不能在此地久留,否则一旦被联军包围,后果不堪设想。

“撤!”吕布一声令下,率领残部向长安城外逃去。虽然损失惨重,但吕布却毫无惧色。他知道,只要自己在,董卓的野心就永远不会熄灭。

然而,就在吕布逃离金阙宫的同时,宫内的火势却越来越猛。烈焰中,一座座宫殿轰然倒塌,化为灰烬。无数的珍宝、典籍在这场大火中化为乌有。整个长安城都被这熊熊烈焰所笼罩,仿佛末日降临。

“哈哈哈……”董卓站在高处,看着眼前的火海,放声大笑。他的笑声中充满了疯狂和满足,仿佛这场大火就是他的杰作,是他征服天下的象征。

然而,董卓的野心并未因此得到满足。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战斗还在后面。他要做的,不仅仅是焚毁一座金阙宫,而是要让整个天下都臣服在他的脚下。

“吕布,你我的缘分还长着呢。”董卓望

最新小说: 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 西川欲晓1909 穿越成武松,造反从收服一百单八将开始 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 假太子监国,尤物帝后太撩人? 绝嗣王爷得知自己有娃后,杀疯了 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 史上第一嚣张 极品少爷 在下朱厚照,父皇非要我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