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历史军事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1142章 可行性报告

第1142章 可行性报告(2 / 3)

汉军南下争关中。

但那是战时。

现在胜负已分。

胜利者入主并州,要重新分配利益,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你好歹也要讲个规则吧?

直接就想在所有人的大腿上割肉,不,这已经不是割肉了,而是想要锯掉大伙下半身。

这合理吗!

“郭家在太原可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大族,若是朝廷当真促成此事,郭家怕也逃不脱,仲南就没把大伙的难处跟朝廷提一提?”

听到王晨都这么说了,郭配也就不再卖关子,但见他胸有成竹地捋须一笑:

“吾又岂会是不知轻重之人?其实冯都护除了许诺学堂之外,还给了我一样东西。”

有性急的人听到这个话,差点就忍不住地要开骂:

“什么东西这般贵重?还能让吾等家家都要出田产?”

郭配闻言,也不生气,只是弯腰打开脚边的箱子,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东西放到案几上。

所有人定眼看去,不禁有些愕然。

“这是…衣物?”

王晨坐得最近,伸手过去,扒拉了一下,里头再没有其它东西。

确实只是一件衣物,而且是一件复衣。

这一回,连王晨都有些沉不住气了:

冯鬼王就是打算用这么一件衣物换大伙手里的田产?

虽然这件复衣似乎有些特别,很厚实,但再厚的复衣,它也只是一件衣物。

就算是金缕玉衣,也值不了那么多田产吧?

郭配也不着急解释,他嘿嘿地一笑,捏了捏案几上的厚复衣:

“诸位可知这件衣服里头缝有什么?”

有人气咻咻地说道:“就算里头缝满了金银,也换不了吾手里的田产!”

“着哇!”郭配一拍衣服,叫道,“里头缝的就是白银,能种出来的白银!”

“什么意思?”

郭配又弯腰,从脚底的箱子拿出一小摄白色绒毛,放到衣服上面。

王晨好奇地拿起来,举到眼前看了看,手指稍一用力,感觉有些丝滑:

“不像柳絮,也不是苇絮,这是什么?”

郭配失笑,拍了拍案几的复衣:“苇絮如何能做出这等厚实衣物?”

王晨眉头一挑:“所以这复衣里夹的竟是这等毛絮?”

“没错,这叫白叠子,产于西域,也有从身毒流入南蛮之地的,如同桑麻一般种植,可抽丝做成衣物,亦可做成复衣御寒。”

“若是做成普通衣物,可比麻衣好多了,穿着不但舒服,而且耐磨。”

“若是做成复衣御寒,”郭配说到这里,再拍了一下棉衣,“就是这般,厚实,暖和!”

所谓复衣,就是有衣里,内可装入填充物的衣服。

这个时代过冬的衣物,外袍基本都是复衣。

上等的是裘衣,即皮草。

孟堂君门客狗盗鸡鸣中的狗盗,就是偷的一件狐白裘。

而乡下那些土老财,家里可能连一件裘衣都没有,冬日里穿的是绵衣。

注意,是绵衣,不是棉衣。

绵衣用的是丝绵,来源就是蚕茧,故而称绵衣。

当然,自天降个冯郎君到大汉,用羊毛做出了毛料,给大汉百姓又增添了一种御寒衣物。

其价与上好的绵衣相差无几。

不过上面三样都不是苍头黔首所能消费得起的。

毕竟就算是工业时代,真正的羊毛衣物,价格也不算低。

所以下面还有最低等的御寒衣物,就是麻絮缊袍。

里头填充的是乱麻,或者王晨所说的苇絮。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以孝闻名的闵子骞,就穿过这种衣服:

父取后妻,生二子,骞供养父母,孝敬无怠。后母嫉之,所生亲子,衣加绵絮,子骞与芦花絮衣。

这就是所谓“芦衣顺母”的来源。

乱麻也好,苇絮也罢,填充得再多,也是没甚用处。

该冻死的还是得冻死。

王晨听到郭配的话,下意识地抓紧案几上的厚实复衣,像是抓住了什么一样,心头突然怦怦跳动。

他仔细打量着这件复衣,又摸了摸布料:

“不错,不像是麻,也不像是丝,比丝差一些,但比麻要好得多。”

再捏捏衣服,“看起来恐怕比绵衣还要保暖一些,就是不知道作价几何?”

郭配微笑:“这白叠子,既能像桑麻一样种出来,其结出的絮花,又可以直接抽丝做成衣料,可比桑麻方便多了。”

“养羊织毛料我们不会,但在场的诸位,家里哪个没有地?只要种得多了,再贵,能贵哪里去?”

衣食住行,乃是百姓基本所需。

最新小说: 红楼从庶子开始 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谍海孤雁 我在古代后宫引领内卷狂潮 汉家功业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那个男人 辅国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