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女生耽美 > 大宋小国舅 > 第三百六十六章 城北宣召

第三百六十六章 城北宣召(1 / 2)

其实城北这些稀奇古怪的农作物,皇帝赵桓是品尝过得。他依稀记得,味道芬芳口感香甜。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当初那些农作物稀缺至极。就连朱玉平自己,都舍不得吃一口。

再看看如今,这田间地头漫山遍野,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远远望去,一眼看不到边际。

肥沃的土地,收获的农民。这些百姓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这是属于他们的丰收时刻,秋收时节,是百姓们最为开心欢乐的日子。大概他们一年中,也只有这个时刻才是感到最为满足的吧。

“万修齐,把你收获的东西呈上来,朕要看看。”

万修齐走到地里,捡起来地上的几个红薯。然后,走到了赵桓跟前。

一旁的陈琳慌忙迎了上去,陈琳用黄绸绢布,小心翼翼的擦拭着红薯上的泥土。然后,再把红薯递到了赵桓跟前。

赵桓身手接了过来,一旁的皇后朱琏饶有兴致的看着:“陛下,此物好生神奇,像个瓜果。”

万修齐在一旁说道:“娘娘,此物唤做红薯,也叫地瓜。”

朱琏微笑着说道:“地瓜,地里的瓜果,确实挺形象的。只是,这东西怎生果腹呢?”

这个赵桓知道,他便给妻子科普了起来:“皇后你这便不知了吧,这是玉平从海外带来的。此物可蒸煮,直接扔锅里煮着吃。也可切片晒干,储存过后作为百姓们过冬的粮食。”

这些都是朱玉平教给他的,其实赵桓也只是一知半解。

还是一旁的万修齐继续说道:“官家,此物不可多食,会胃胀。”

赵桓皱起了眉头:“胃胀反酸,我好像听玉平说起过,朕就是说嘛,这些东西虽好,产量虽高。然食之代替五谷粟米杂粮,还是不可能的。咱们老祖宗几千年都吃的稻、黍、稷、麦、菽,怎可被此物替代呢。是吧,皇后。”

一旁的朱琏也觉得不可思议,这些东西怎么能替代千百年来百姓们果腹的粟米杂粮,于是她跟着点了点头:“嗯,或许玉平这孩子的意思是。这等食物百姓可以佐种一些,聊以果腹吧。”

赵桓很高兴,对于他来说这红薯好不好吃能不能吃怎么吃都不重要,看样子皇后是已经消了气了。

谁知,万修齐接着说道:“回官家,此地的百姓们已知如何耕种收获。却不知食而不得其法,此物果腹是没问题的。食得其法,并不会腹胀。”

朱琏不由得大为好奇起来,她惊奇的问道:“是吗,那这东西除了蒸煮晾晒,还能怎么吃呢。”

红薯,确实不能作为主粮来食用。这东西吃多了就会胃胀反酸,虽然能够饱腹,但作为主粮还是不如玉米小麦之类的农作物了。

但我们祖先文明智慧何其聪明,他们还是发明了一种方法,可以把红薯作为主食来食用的。

相对于玉米小麦、花生土豆等农作物来说,红薯的产量可以说是逆天。而且这红薯栽培技术简单,极为耐旱。种植的时候,只需挖坑浇很少的水,就能成活许久。一场甘霖,就能茁壮成长。

更重要的,红薯的生长力极强。几乎是,不用除草。藤蔓的蔓延,使得整个田地没有杂草生存的空间。

更重要的,如万修齐所言,红薯可以说是浑身是宝。身上所有的茎叶果实,都是可以食用的。

尤其是灾荒年月,红薯叶子也是可以果腹的。这些东西一旦普及开来,大宋朝将不会再有灾荒。不会再有饿殍遍地,流民四起的景象。

千年的华夏文明,农耕社会的百姓们,不知道有多少的百姓流离失所。灾荒年月,更是累累白骨触目惊心。

历朝历代的帝王,都不敢说他们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如果红薯之类的农作物一旦普及,完全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格局。

明清时期的人口大爆炸,就是依赖于这些农作物的引进。

“你是说,这红薯还有其他的做法?”赵桓似乎明白了。

万修齐尚未回答,这个时候一个小太监奔了过来:“报,启禀官家,小国舅觐见。”

朱玉平,他正在石炭矿那边忙碌。这些日子深秋时节正是囤货的大好时机,等到深冬季节,就可以大赚一笔了。

只是最让朱玉平郁闷的是,石炭矿虽然很多,经过水洗的石炭质量上乘,不输木炭。可是运输,成了摆在面前最大的难题。

最缺的不是人力,而是骡马。甚至于朱玉平的马车都被征用了,用来拉石炭。

从城北到京城,路程并不近。石炭不值钱,可运输成本巨大。

如果从城北,修建一条通往京城的铁路,那么将大大节省运输成本和时间。

这个念头在目前绝对属于天方夜谭,且不说蒸汽火车短时间内不可能做得出来。就算是人力杠杆摇摆火车,也是不可能的。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钢铁的锻造。单单是一节铁轨,就是个巨大的难

最新小说: 我在凡人作妖的那些年 默默签到365天,被IG教练请上台 重生之重写青春 皎皎少年华 顶流从拒绝婚约开始 引凰归帝凰临:炼丹契兽倾世女帝 亮剑:云龙兄,我欠你的总算还清 我为病娇吃糖 表姑娘移情别恋后,世子他急了 柯南亲我一次又一次,灰原哀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