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历史军事 > 世子无敌 > 第73章 霸道世子

第73章 霸道世子(1 / 2)

经过半个多月的狂奔,赵韵终于赶在三月的中旬到达了辽东营州。

辽东三州,锦州,辽州是边州。

营州算是辽东的第二道防线,也是辽东主要的产粮之地。

千里辽泽干枯之后裸露出来的黑土地,营州占据大半,锦州与辽州共分一半。

历来粮食产量高的地方,俱是人文璀璨之地,营州也不例外。

只是相比江南的风流与蜀中悠闲,营州的人文方面有点跑偏,变成了尚武成风。

简单来说,营州的繁荣,主要体现在所谓的江湖门派之上。

一个营州,光是有半步宗师坐镇的江湖门派便有三家。

而其中的佼佼者,营州凌氏,更是拥有两位半步宗师。

此外,因为辽东锦州是当朝镇北王赵庸的祖地所在,也导致了辽东三州之地的青壮多以参军为荣。

可以说,整个辽东的山海关防线,除了将领之外,绝大多数士族俱是出自辽东之地。

他们都期冀着能够成为大夏的第二个镇北王。

当然,期冀是期冀,事实却是战死沙场者众,一路长虹者寡。

进入营州境内,赵韵没有选择奔赴锦州与纪元生汇合。

而是带着三千将士直奔锦州州城方向的凌氏庄园而去。

凌氏,在营州也算是老牌江湖势力,早在赵庸还是军中一介杂号将军之时,凌氏便已经是拥有一位半步宗师坐镇的一流势力。

在江湖上的名气比起被赵韵屠戮满门的凉州红云山庄宋氏毫不逊色。

近些年更是培养出来第二位半步宗师,一跃成为营州江湖的魁首。

狂奔三天三夜,赵韵与甲子营三千众,终于来到了凌氏庄园数里开外。

“吁~”

赵韵勒马,抬手止住了三千将士冲锋的势头。

张玉纵马上前,问道:“殿下,咱们不去锦州和纪先生汇合,来这里做什么?”

“征兵!”

赵韵的回答言简意赅,张玉顿时住嘴。

作为甲子营主将,更作为当世名将榜排名第六的名将,赵韵简单的两个字出口,他便瞬间明白了赵韵的用意。

张玉不问,赵韵也不再解释,高声下令道:“传令,全员休整半个时辰。”

听见赵韵的命令,三千甲子营将士立即下马,开始给战马梳毛降温。

赵韵也是如此。

战马是一个骑兵最亲密的伙伴,喂养也好,伺候也好,绝不可假手于他人。

做完这一切,赵韵便掏出硬得像石头一样的干饼开始补充能量,一边吃,一边等着凌氏庄园来人。

来辽东征兵,算是他无奈之下想出来的一个法子。

辽东现在的军队数量太少了。

两万五千人,要对战北元,室韦,海真三国联军。

难度简直是地狱级别的。

哪怕赵韵决定动用火药,这点人手也还是太少。

或者说不是人手太少,而是辽东边境线太长。

辽州,锦州两州之地的边境线绵延数千里。

虽说关外是绵延的辽东山脉,还有历朝历代修建的长城作为防护,北元,室韦,海真三国联军不大可能从山海关之外的地方进攻。

但辽东的边境线真的太长了,他不确定这数千里长的边境线上有没有漏洞。

万一有,那就真的完蛋了。

三国联军只需派出几万大军猛攻山海关,再派出几支偏师翻过辽山山脉和长城,绕到山海关后方切断大军的补给。

断水断粮,两面夹击,不出一月,则关城必破。

一个月,北元图谋辽东的信息有没有传到肃州和太安城还是两说,就更不要指望有什么援军。

至于用辽东的两万五千人挡住北元的攻势,赵韵根本不会去做这样的幻想。

以少胜多,说起来只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

但真要去做,没有天时地利人和,想都别想。

历史上那些以少胜多的战例,总是被史书大书特书,后人读起来亦是荡气回肠。

但鲜少有人去思考,为何史书不去记载那些实力相当的战役,而是要抓住以少胜多战争去大书特书?

究其缘由,就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太少太少,少到了史书必须要大书特书的地步。

因此,赵韵不会去幻想靠着两万五千人守住辽东。

他需要人手,越多越好。

这些人手未必要和北元大军作战,但脚程一定要快,不管辽东防线任何一个地方出现问题,都能及时的将问题反馈给赵韵。

而这样的任务,赵韵思来想去,还是觉得由江湖人来做最合适。

江湖人或许战力不强,但是跑路的速度绝对很强。

至于为何要选择凌氏作为第

最新小说: 我在古代后宫引领内卷狂潮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士兵突击之老特新兵 红楼从庶子开始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谍海孤雁 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辅国郡主 裂石响惊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