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历史军事 > 汉末雄风 > 第三十章 说张绣,求佳偶下

第三十章 说张绣,求佳偶下(2 / 2)

护卫许都的颖川太守夏侯渊干脆是光杆司令,他的兵是李典的私兵,有7千余人。

此外,董昭也有两千。

加上张绣的1万两千兵马,曹操全部兵力为6万余人。

简而言之,若非赵旻1本正经地胡说8道,袁曹双方的实际兵力对比为2比1,就连官渡1带都不到3比1。

也就是说,历史上袁绍之所以拒绝许攸的提议,原因并非袁绍无能,而是其根本分不出足够多的精兵,去硬怼张绣的1万两千西凉精兵。

看到这张真实版军图,赵旻心中的疑惑烟消云散。

曹操兵力虽少,却都用在了刀刃上。袁绍兵虽多,却不好分而击之,何况袁绍的策略根本没有任何问题!

分而击之,不如聚众歼之。

之所以后世人会认为袁绍无能,1把好牌打得稀烂,也是历史的归因效应,以及…

站着说话不腰疼!

因为就算换他们来打官渡之战,他们也只能如袁绍1样用兵。

盖因袁绍的用兵策略,原本就是最佳策略!

他兵败不止因为兵粮被烧,还因为史书上未记载的1桩疑案:黑山贼张燕作乱!

赵旻暗暗吐槽:老子的运气真逆天!若非董昭驻守东郡,哪怕是换成够资格者中能力最差的李通,老子就要坐蜡!

好吧,虽然小牛李通能力丝毫不差,但谁让他对比的对象都是大牛呢!

曹家、夏侯家那些大牛,以及5子良将都不提,就算是满宠满伯宁,也比李通高出1筹。

说app——-p

已洞悉1切的赵旻,万般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提起笔,在阳武、原武、延津渡、白马等地,写上自己虚构的袁绍大军数量及主将。

他如此1写,善于用兵的张绣便对曹操彻底失去了信心。

袁绍凭空多出十余万兵马,曹操即便再牛也要徒呼奈何。

您问袁绍的粮草从何而来?冀青2州多粮不解释。

此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

张绣已将赵旻视为女婿,又因赵旻的吹牛大法而对曹操彻底失去信心,再加上董昭的鼓动…

故而,此刻他已全心全意为赵旻…或者准确来说,是为自己父女2人、以及赵旻的大舅哥张泉谋划了起来。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张绣与贾诩贾文和朝夕相处数年,在后者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之下,焉能看不透赵旻的鬼蜮伎俩?

所以,他不惜以势压人,甚至不惜要演上1出匹夫之怒,也要逼迫赵旻写下“卖身契”。

说app——

有这份“卖身契”在,张凝的地位便得以保障。

因为这是3国之前的乱世!而乱世联姻,简直不要太寻常!

关键是,赵旻今年虚岁才2十4!

谁说张绣耿直?

他若耿直,能做1方诸侯?他若耿直,能在曹操和刘表之间左右逢源?他若耿直,能活到现在?

要知道,连自诩智计过人的陈宫陈公台,都已身死!

袁绍无能,张绣耿直,曹操自私,这都是归因效应。

每1个能在这乱世立足、且可青史留名的英雄豪杰,都非等闲之辈!

赵旻如是想。

看似耿直,实则胸有锦绣的张绣打断了赵旻的联想:“贤婿,以我之见,眼前咱们有两条路可走!贤婿…贤婿!”

赵旻回过神来,行了个揖礼:“丈人,敢问哪两条路?小婿愿闻其详!”

《3国志》中的《魏书》不可单独看各传记,因为曹魏史官惯爱吹捧自家英雄,尤其吹太祖武皇帝曹操吹得离谱,严谨的陈寿在编史时也为此头疼不已,所以他1方面按照史官记录编纂,1方面将其中存疑部分放到与传主相关的其他人传记。

因此,读《魏书》,要将相关传记结合起来读,才能了解真相。比如张郃,不但要看其作为传主的张郃传,也要看沮授传、袁绍传、张辽传、乐进传…等与他相关的传记。

由是推之,史书上记载的袁绍、沮授、张绣、贾诩等等等等,不1定便是真实的他们。

还以张郃为例,将其相关记载摆到1起,我们会神奇地发现,军事废物到5子良将之间,只差归顺曹操。

因为抵牾有些多。

这个锅不能甩给陈寿,这是可爱的曹魏史官们的锅。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你袁绍无能窝囊,手下大将也是废物;但他归顺我太祖武皇帝后,立马开窍!人家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1口气跑1百里都不带大喘气儿的。

同样的邺城,袁绍占据时破败不堪民生凋敝,我打魏太祖武皇帝1去,立马金光闪闪由破烂物品超升为神器。哈哈!这些人可爱不?

最新小说: 辅国郡主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 谍海孤雁 我在古代后宫引领内卷狂潮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士兵突击之老特新兵 红楼从庶子开始 裂石响惊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