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历史军事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七十五章 杨彪愁,荀彧忧上

第一百七十五章 杨彪愁,荀彧忧上(2 / 3)

语气缓慢。

杨彪略1拱手后,苦笑颔首。

“文若此计,不可谓不毒焉!”

荀彧拢于袖中的手把玩着香囊,缓缓摇头。

“杨公谬哉!向者,彧察人不明,误以为孟德为忠直之士、匡汉能臣,以至于引狼入室,使天子苦不堪言。

万幸孟德尚识大体、谋全局,仅欲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无行废立篡逆之意。否则,彧只好自裁以谢天下忠勇之士矣!”

杨彪捋须苦笑。

小≈说pp,app。

“是以,文若此计,仅为试探卫将军?”

荀彧坦然面对杨彪殊无笑意、且深邃幽远的眼神。

“大人,实不相瞒!彧此计,不止为试探卫将军,更欲剪除国贼也!”

杨彪眸光1凝。

“不知文若口中国贼,乃何人也?”

荀彧目光陡然坚定起来。

“欲行不轨之袁本初,挟天子之曹孟德,以及…欲趁乱而谋私利之卫将军!”

荀彧话音甫落,门外便骤然发出“咯吱”1声轻响。

杨彪用力拍了1下身侧小几,哈哈1笑。

“文若所言甚是!若阿旻欲趁乱而谋私利,莫说文若,便是老夫,亦必与其人不共戴天!”

说ap~p。,

-

荀彧勉强笑着作揖后,神情便愁苦起来。

“杨公可知,大汉忠臣卫将军今何在?”

杨彪捋须呵呵1笑。

“文若不妨猜1猜。”

荀彧眸光骤然1亮:“丹徒?”

杨彪微笑颔首。

“然也!若无意外,阿旻或将折返江都。”

老头儿笑容骤然收敛,换上1副忧色。

“文若,1切可有转圜余地?若阿旻慢上1步,老夫恐无人可箝制曹阿瞒!”

荀彧神情愈发愁苦。

~p

“大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杨彪忧色更浓。

“文若可否告知老夫,计将安出?”

荀彧微微转首。

杨彪摆摆手:“文若勿忧,门外之人乃老夫心腹。”

荀彧颔首后,压低声音道:“杨公有所不知,袁本初帐下,河北及中原士人已渐水火不容,审正南(审配)与许子远(许攸)近乎势不两立。”

审配是韩馥旧臣,河北魏郡人;许攸则是早在袁绍在洛阳结庐守孝时,便已追随袁绍的南阳人。

后世人被曹魏史官刻意剪裁的史料误导,所以认为审配、许攸、逄纪、辛毗兄弟和郭图都是跳梁小丑。

但是,荀彧绝对不这么认为。

他故意贬低这些谋士,只是为了提振己方士气而已。

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袁绍若胜出,汉室如何暂且不提,刘协1定会完犊子。

因为袁绍早已与刘协撕破脸。

而荀彧已经对刘协有感情了,其人焉可坐视刘协完犊子?

袁绍与曹操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此时的刘表、刘璋、孙策和张鲁等人,均对袁绍构不成任何威胁。

所以,袁绍不用如曹操1般考虑舆论压力,前者可以开开心心选1个宗室子弟立为傀儡,然后享受独揽大权的乐趣,做1个4无忌惮的霍光。

至于袁绍会不会自立为帝…

虽然以各类史料来看,此事可能性极小,但荀彧不敢赌。

遑论若袁绍胜出,荀彧本人或许将如荀谌1般,被迫辞官隐居。

综上,荀彧实则愁苦至极,他太难了。

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荀彧之愁苦,不可为外人道也。

这太伤士气了!

所以,察知审配、许攸2人已撕破脸后,荀彧便想出此计。

杨彪正色道:“是故,文若欲借许子远,策反河北诸将?”

孙策本就是个重感情之人,虽然其人小毛病贼多。

孙策自尊心比较强,喜欢“自称”熟读《左传》,但总是露出马脚,丢人现眼,为此常常发怒杀人。

实际文化水平可想而知。

高岱以将军(孙策)但英武而已,无文学之才……又谓岱曰:“孙将军为人,恶胜己者……”策果怒,以为轻己,乃囚之。--《吴录》

孙坚父子3人,有个特别显著的特点,就是插科打诨、诙嘲大笑。

孙坚起兵(西历190)杀王叡、杀张咨时,经常会发明1些庸俗可笑的段子。

比如王叡穷迫、问“我有何罪”。孙坚居然灵光1闪,说“你有窝囊废之罪”,竟与秦桧的“莫须有之罪”相似。

。~,

叡曰:“我何罪?”坚曰:“坐无所知。”--《

最新小说: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辅国郡主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红楼从庶子开始 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 我在古代后宫引领内卷狂潮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裂石响惊弦 谍海孤雁 士兵突击之老特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