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陕西百姓的期盼(1 / 2)

第70章 陕西百姓的期盼

“第一、陛下刚开始对你说的为将五危,你要时刻记在心中,切不可忘!”

“第二,天雄军忠的是皇室、是陛下,不是天雄军的某个将领,这一点你要牢记。”

卢象升脸色严肃,朝着王承恩一躬身:“明白!”

两人又聊了几句后,王承恩才离去。

牵着五明骥朝着宫外走去的卢象升,紧紧了缰绳,若不是身后的五明骥和背上背着的圣旨,他都觉得这是一场梦一样。

不仅完成了自己入军伍的梦想,陛下更是给了他组建新军的权利,何等的信任。

“既然陛下信任,那我绝对不能辜负了陛下的期望,明年六月的演武,我一定要让天雄军大放光彩,给陛下争光!”

卢象升说完,又看了看皇宫,转身上马朝着大名府而去。

既然要招人,那最好的就是从自己的家乡、或者自己所任职的地方招,自己熟悉,当地百姓拥护,招的人放心,也招的快。

一路上,卢象升都在思索自己准备筹建的新军到底是哪样的?

“山地军?不行,忠贞侯的白杆兵就是山地军,天下无敌,再来一支意义不大。”

“火器军?也不行,京营有神机营,火器制造麻烦,配置不了那么多。”

“组建一支善于长途奔袭的奇兵?专门用来劫营和奇袭?”

“大明不缺少步兵,缺的是能抗衡建奴骑兵的野战军……”

……

一个个想法在卢象升脑海中形成。

五明骥在飞奔,北京城逐渐被抛在身后。

他还是他,但一趟京城之行,彻底的改变了他未来的人生轨迹。

皇宫内,王承恩从御马监回来后去了一趟司礼监和内阁,将卢象升的任命和圣旨备份了。

高时明和孙承宗两人也没有说什么,腾骧四卫都在改制,再添一卫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而且这是挂在皇帝亲军下的,费用也是内帑出,那就是皇室自己的事情,他们无权管。

大明如此状态,皇帝练新军,增强军力,他们巴不得这么做,怎么会反对?

只是他们对这位新军的指挥使卢象升有些好奇,但皇帝都说好,他们再反对不是搞事情嘛。

回到东暖阁,王承恩低声道:“皇爷,卢大人出城了,看方向应该是回大名府了。”

“不用管他,朕既然给了他权力,怎么做是他的事儿,朕只看结果。”

崇祯摆了摆手,看着大明地图连头都没有回。

党争中的阉党被清理了,只剩下东林党了,其余如浙党、楚党等都无关紧要。

自己现在有腾骧四卫、锦衣卫、二十一卫、五城巡城司以及坐镇的白杆兵,东林党也翻不起浪花,无非是什么时间开始整顿。

新军也有人在练了,那今年唯一要做的就是陕西的民变和八大晋商了。

“大伴,这个时间点,袁可立应该快到西安府了吧!”

“回皇爷,翰林承旨是十月二十七日到达睢州县城,将圣旨传给了袁可立大人,袁大人接旨后立刻就出发了,

今天是十一月十二,睢州离西安一千五里路,考虑到袁大人年事已高,路上可能会慢一些,也就是这两三日的时间了。”

“也就说,朝廷永不加赋和陕西境内百姓三年不征赋、招抚民变的两道圣旨已经在陕西传了二十天了?”

崇祯算了算时间,喃喃自语:“也不知道陕西境内怎么样了?”

他总觉得陕西民变的事情没有那么好平息。

“大伴,让李若涟再次增派两个百户的锦衣卫去陕西,必要时可以调动当地的卫所协助探查消息。

密切注意陕西传回的消息,一旦传回,立刻送过来!”

“奴婢领旨!”

王承恩回应后,崇祯回到龙案后开始批着奏章,东暖阁内陷入沉寂。

此刻的陕西境内,经过二十余天的宣传,朝廷的永不加赋和陕西境内百姓三年不征赋、招抚民变的两道圣旨在迅速的流传着。

百姓们欣喜若狂,每一个角落都在议论着。

难民们虽然饥饿难耐,精神不振,但听见两道圣旨的消息,顿时来了精神。

“苍天呀,这回有救了,朝廷终于想起我们了。”

“是啊,永不加赋,三年不征,只要熬过今年,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有盼头就好呀。”

“朝廷派的是袁可立,这人是三朝……四朝老臣,为官清廉,朝廷救灾的粮食终于不会落入那些狗官手上了,大伙有救了。”

“孩子,再坚持几天,就有粮食了,咱们就不会饿肚子了!”

……

百姓们是开心了,但也有人不开心,例如民变队伍的高层、士绅商人、境内官吏。

士绅

最新小说: 薄总,离婚后请保持距离! 香珠儿 明末逐鹿天下 九零女疯批:致富从东莞打工开始 穿成真少爷后,我以缺德出圈 加强管制梅毒溯源菌毒洁身自好 斗罗2:本体大小姐想当终极反派 重生南美做国王 你这奥特曼不对劲吧? 我和监护人的另一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