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玄幻魔法 > 大明第一莽夫 > 第274章 一场闹剧

第274章 一场闹剧(1 / 2)

宗室造反,关中大震,内外危惧。

尤其是朱还让心腹谋士孙景文作檄文、命令,抄写数百份,指责正德皇帝朱厚照昏庸无道,先重用权阉刘瑾祸乱天下,又重用酷吏汤昊肆意迫害忠良,并且传檄四方诸镇,称自己作乱是要清君侧。

这就是寻常所说的大义名分了。

自古以来,唯名与器不可假人。

一如当年太宗文皇帝起兵靖难之时那般,建文皇帝朱允不只是太祖高皇帝钦定的王朝继承人,更是出身嫡长一脉,所以建文皇帝就代表着正统,而燕王朱棣以藩王支脉逆伐主脉,本身就不得人心,违背了天下共认的礼法制度。

而燕王朱棣寻找的大义之名,则是太祖当国时留下的一条靖难遗训。

太祖朱元璋当国时,恐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

《皇明祖训》中明确写有:“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燕王朱棣正是以此为理由,指责建文朝臣齐泰、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意。

故而朱棣的口号是“清君侧,靖国难”,这其中“靖难”代表平定祸乱,平息战乱,扫平奸臣之意。

不过,太祖高皇帝的成法中还有一条,也就是给这条靖难遗训增添了限制条件,那就是皇帝先召唤藩王,藩王才能起兵,且成功铲除奸臣后,要五日之内离京。

所以,“奉天靖难”只不过是燕王朱棣想要夺取皇位的一个借口与理由罢了,也是他想要堵住天下悠悠众口的一个大义名分。

事后燕王逆伐主脉成功,燕藩一系也因此成为了主脉,经过这数十上百年的稳固统治,朝野上下早已经认可了他们这一脉的皇室正统身份。

而此刻朱面临着跟太宗文皇帝朱棣一样的处境,既然要起兵造反那就必须率先占据大义名分,朱选择的大义名分却不是“靖难”而是太祖遗训中的“清君侧”!

之所以不是“靖难”,是因为太宗文皇帝自己就是这么夺得天下,所以对后世子孙立下了严苛规矩,宗室藩王但凡大敢有借口“靖难”称兵者,视为谋逆叛乱,天下共击之!

朱也算是个聪明人,身旁还聚集着孙景文、孟彬、史连这些儒生谋士,哪怕里面没有什么出彩的顶尖谋士,可至少也是读过诗书识过字的,所以直接照搬燕王朱棣谋逆造反所为,那自然没有什么问题。

伴随着安化王朱造反一事传播开来,天下都为之震动不安。

再加上宁王朱宸濠与文臣缙绅之间的明争暗斗,更是使得京师之中人心惶惶,上下不安,大有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

时间也在这种诡谲气氛中逐渐流逝,正当朝野上下还在忧心叛乱一事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却突然抵达京师。

这是一封大捷公文,朱叛乱已经被彻底平定,前后持续时间仅仅只有十八日,堪称一场闹剧也丝毫不为过。

兵部左侍郎熊绣欢天喜地地将这紧急公文送达皇帝陛下手中,朱厚照眯着眼睛细细查看了一遍,随后忍不住抚掌赞叹。

“这仇钺果真是员忠贞虎将!”

“来人,立刻命通政司将朱叛乱平定的消息通传天下,以安民心!”

“另外召集文武百官议事,朕要好好嘉奖有功将士!”

叛乱平定的消息,经由皇帝陛下亲口确认,在场所有人都是暗自松了口气。

毕竟他们可不想亲身经历一次“靖难之役”,然后饱受战祸流离之苦!

很快朱叛乱被平定的消息传开,群臣也是欣喜万分,一颗心放回了肚子里,然后匆匆赶去参加临时朝会。

汤昊也在此列,伴随着英国公张懋的隐退,他如今可是武勋之首,这种时候自然不可能会缺席。

朝会开始,兵部左侍郎熊绣当众将大捷公文上面的内容念出,听得群臣议论纷纷。

原来这杨一清得知安化王朱叛乱的消息之后,惊怒之余立刻以兵部尚书之身节制地方军马,然后命令黄河沿岸军队将士严防死守,绝对不能让叛军趁机渡河。

叛军和官军在黄河沿岸激烈战斗了一场,以叛军失败告终,随即杨一清命灵州守备都指挥佥事史镛夺取黄河西岸船只,都停在东岸,在河东扎营,并秘密派仆人让仇钺为内应,陕西总兵官曹雄也让史镛秘密写信给仇钺要他从中举事。

原本仇钺因担忧仍在宁夏的妻儿,而不得已加入叛军,结果朱却夺取了他的军队分给自己心腹各营,相当于变相解除了仇钺的兵权,吞并了他的麾下所部,还拿出金帛犒劳收买这些将士。

仇钺见朱没有雄才远略,自从军队被夺,就索性称病回家安抚妻儿家小,实际上却在暗中秘密招募忠于皇帝忠于朝廷的壮士,准备伺机而动。

朱心腹何锦等人相信仇钺,经常问计于他,仇钺装作推心置腹,更故意派人出城,回来就误报官军动向说官军一

最新小说: 九幽天帝 缺陷异世界 重生三国:大乔不想当寡妇了 主母白天虐渣,夜里被太子逼嫁 傲世英侠传 星徒 六岁萌宝吓瘫各路大佬 多子多福,从娶妻开始争霸天下 从零开始不做魔王 我在诸天影视捡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