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玄幻魔法 > 去大明扶贫 > 第72章 建设中抓战备

第72章 建设中抓战备(2 / 3)

卫全军加紧战备训练,十日内做好出征准备。”然而,广宁中护卫各项准备工作并不算充分。

张石这里,中护卫骨干就剩下平安的后军还需要五、六天的时间才能完成集训。

他又向辽王反应了在训练中遇到的三个问题:

“一是按大明军制,千户以下采取十进制的编制,指挥不便,没有后世的三三制方便指挥。”

“二是中护卫没有弓弩箭矢,远程火力打击力量不足,需要加快火枪制造速度。”

“三是部分人员还穿着棉袄,没有轻便的春装,容易造成人同冷热失衡,伤风感冒。”

应该说张石的问题很客观,很及时,也很重要。

朱植却答复道:

“在冷兵器时代,十进编制有他的合理性,更能体现人力密集性的优势。”

“至于火枪制造,只能优先满足朱大能的中军,然后是前军。其他各军还是手持大刀长矛冷兵器,暂时依托新式战车进行防守反击训练吧。”

“至于换装问题,郭镛、郭鉴从山东已经运来了大批棉布,大能三婶的裁缝局正加紧生产春装。”

“蒯富那里,已经又生产了一百支迅雷铳,一个月应该能够生产二百支迅雷铳。”

乌云压城城欲摧,广宁城军械司四个局迅速转入军工生产模式。

在婉清的帮助下,火药已经得到显着改进,关键是解决了容易受潮板结的问题。

新式战车又造了一百辆,左、右、前、上四个方向都用钢板加固,左、右、上三个方向均可搭载一窝蜂火箭,人员可以从车厢内部通过望孔点火,也可以通过滑轨调节火箭高度。战车的防御力和攻击力大大增强。

刀剑局已经生产一千把军工铲,还有一千杆长枪。

辽王现在非常重视长枪,也就是长矛,或者叫做矟或马槊,只不过在外观上大同小异,各个朝代、各个民族叫法不同罢了。

虽说骑兵理论上在战场上一骑当八步,但在实战之中,大明屡次以步当骑,横扫天下,主要倚仗就是江淮长枪兵。

朱元璋手下悍将谢再兴,孤守盖、金二城的叶望和马云,以及辽王身边的郭英、杨文,个个是长枪兵王,蒙古铁骑的克星。

因此辽王借鉴杨文长枪兵的经验,要求生产长枪时一律采取四米的长度,足以在安全距离克制敌方骑兵。但是再长也不适用,他觉得亚历山大六、七米的长矛阵其实就是一个虚假的笑话。

蒯富又收到了辽王的一系列紧急订单,不得不带着工匠们加班加点,生产五百副简单的笠式钢盔,五百张钢盾,一千杆钢头长枪,一千把军工铲,五百米铁丝网……

辽王觉得,虽然辽东没有成规模的骑兵,没有成规模的火枪兵,但只要进一步加强部队就地固守防御、反击的能力,蒙古铁骑并不是那么可怕。

后世倭国挑起的诺门坎之战,虽然以倭寇的失败告终,但是由于倭国步兵在蒙古草原上利用铁锹及时挖掘了工事,防守得当,竟然让拥有近千辆坦克和装甲车的老毛子实际伤亡比倭寇还要大。

当然,他现在也有很大的短板,盔甲奇缺,防御指数几乎为零。

他只能一方面让蒯富尽量给士兵的棉衣里装上铁片片,升级成简易的棉甲,另一方面还是想通过尽量避免近战接敌,弥补这个短板。

谁让刚之国即决战?根本无暇从容准备。

朱植专门到医院转了一趟。

院长李济那里,大小方脉、妇人、疮疡、接骨、盎镞科各科人员已经固定,基本上每科五名大夫,新收了六十名学生,内地中草药也买了一些,治疗风寒以及止血消炎去肿的各种金创药也配了一些。

李济递给辽王一份紧缺的药单,说道:“王爷,听说您要打仗。如果要打仗,还是要未雨绸缪。目前这些药还是少了些。好多药都产于南方,这里不好买啊。”

辽王仔细看了看这药单,将后世的一些经验迅速变成了指示:

“你这紧缺药材大多可以就地取材进行替代,专治风寒的除了桔梗、柴胡、胡椒外,蒲公英、银翘、金银花这些药材都很普通,也可以拿来试一试。”

“你这列的三七、苏木,虽说专治刀伤、跌打损伤,但大多产于南方,即使到了山东也不容易买到,不如试着用辽东的蛇含草、苎麻叶、大麻根、牛皮胶这些土药代替。特别是辽东的刺五加泡酒,治疗跌打损伤、活血化瘀不比苏木酒差。”

“辽东还有一种专治拉肚子的希仙草,也叫粘糊菜。”

“至于其他的药材,无论如何珍贵,还是要派人到山东购买……”

紧接着,他又随手凭后世的记忆写了些中药名和配方交给李济。

李济不禁吓了一跳,这辽王怎么连中医也懂?

但在辽王看来,这并没有什么难度。

他后世曾经在部队摸爬滚打过好多年,对治疗刀伤、跌打损伤的中

最新小说: 缺陷异世界 六岁萌宝吓瘫各路大佬 九幽天帝 主母白天虐渣,夜里被太子逼嫁 多子多福,从娶妻开始争霸天下 重生三国:大乔不想当寡妇了 傲世英侠传 我在诸天影视捡碎片 星徒 从零开始不做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