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玄幻魔法 > 去大明扶贫 > 第114章 一个人也不能冻死

第114章 一个人也不能冻死(1 / 2)

一天,张信又跑来向朱植报告:“王爷,江南周庄的沈家二公子沈至也来了,他带了一批棉花到了广宁城。看来这沈家的商业嗅觉还是很灵敏的。”

朱植说道:“好好接待吧。辽东把这么多油菜籽、皮革、参茸等物资源源不断送给他沈家商号,只要不是猪,都能看出辽东市场的潜力!”

他心里现在其实对沈家是有些不悦的。

沈家并没有按照约定,迅速进入辽东,开办商号。他们还不如一身土包子味的晋商嗅觉敏锐。也许他们还有什么顾虑,对辽东或者说是对他这个辽王没有信心。

实际上,沈家在帮助朝廷运送军粮的过程中,感觉朝廷这仗越打越大,所以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介入辽东时就迟疑了些。

直到下半年,大明大获全胜的消息传回内地,辽东大批物资发回江南,沈家家主沈旺才决定派沈至亲自到广宁考察一番,看看这市场前景到底如何。

沈至来后发现,不到一年的光景,广宁城人口已达到十万人。沈庄按照后世的经验,忙着开发房地产和酒楼饭庄,销售各种盐茶贸易的活儿,都交给郭家的两位公子哥儿打理,没有沈家的份。

广宁城内的山西商人天生脑瓜子贼好使,已经把好一点的地段和铺面几乎都占完了,各项生意也占了七七八八。

沈家却是来晚了!

好在辽王交代王府大管家张信,把粮油、皮货和参茸土特产这几项生意留给沈家去做。

沈至到的时候,正是辽东温度开始大幅下降的时候,好多官兵和移民都冻得瑟瑟发抖。

沈庄就对他这个便宜二哥说道:“现在辽东对棉衣、棉被和皮衣的需求大得很,这又是一个商机。你就带这么点棉花,也不够啊?”

沈至问道:“我听说辽王府不也开了个织造局吗?”

沈庄答道:“屁的织造织局。就是朱大能三婶他们带了几个老妈子拿着几把破剪刀开的小作坊,效率极为低下,根本满足不了辽东的需要。”

沈至说道:“我也很想抓住这商机。可是现在,要人人没有,要机器机器没有,只有等明年再说吧……”

他现在没有信心在辽东继续呆下去了,最后把手中的物资交给沈庄处理,又拉了一船辽东特产返回江南去了。

沈至走后,辽王更是很着急。

他找到婉君催要机器,想马上建立新的织造局,扩大产能。

“你们那些机器研究的怎么样了?”

“什么机器?”

“就是当初我给蒯氏兄弟画的水力纺纱车、水力织布机和手摇式缝纫机三个机器图纸,准备发展纺织业的。”

“你这几张破图也只能在外人面前装神弄鬼,既没有内部结构图,又不像枪械那样,好歹还有个玩具模型样品可以参考,你让我们怎么研制?”

“所以,我找你完善啊。”

“找我也没有用。大半年来,不是支持你打仗,就是支持你种田,谁有时间研究这些玩意?”

“冬天马上要到了,现在有了一船棉花,却没有机器纺纱织布缝衣,你让辽东军民怎么过冬?”

“前几天,你不是还我们先集中力量,改进锅炉,生产取暖设备么?蒯富那也就这么点人,生产了这,就生产不了那。”

“好好好!你们还是加快生产取暖设施吧,我让刀枪局把打制倭刀的事情先放在一边,帮你们造水管。”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辽王真是有些慌了。

转眼到了十月中旬,广宁迎来了第一场真正的大雪,气温骤降,大辽河开始封冻,好在取暖工程的推进还是卓有成效。

蒯富生产的取暖锅炉不是很完美,暖气管也很有限,但还是能凑合着优先保证三百来幢专家房的供暖。

蒯富的成就来源于辽东工匠又新增了一批生力军。

上次辽王带领明军东进金州、西上辽河、北上长春,还是从俘虏中陆陆续续找出三十多个工匠,大多是帮助蒙古人打造兵器的回回人。辽王班师后把他们也交给了蒯富管理。

蒯富对他们培训考察一番后就放到了刀剑局,然后又把刀剑局的部分工匠解放出来,专门生产供暖管道。

张信又提前组织百姓大规模建造取暖土炕。

后世的“火盆土炕烤爷太”虽然有一定保暖效果,但是由于土炕烧的都是庄稼秸秆之类,不耐烧,天还没亮,孩子都冻得哇哇真哭,尿床的也不在少数,整得一家人都没办法睡。

所以,辽王府又承诺,一家免费提供一千斤煤,至少能确保秋收之前来的七成移民能够在室内取暖。辽东现在别的不多,就是煤多,俘虏多,煤管够。

没有条件建土炕的,就自己投亲靠友,找老乡,相互挤一挤,再整个火盆,也能凑和一冬。

至于军营士兵们,大多是年少气盛的少年,辽王送了他们一个歇后语过冬:大冬天睡凉炕,全凭火力旺。

最新小说: 六岁萌宝吓瘫各路大佬 吞噬星空之复制成神 狠宋 和灰风一起穿越到战锤40K 地球第一领主 完美虫母模拟器 玄幻:是你们逼我称帝的 男扮女装的我,竟然成了皇后!? 穿越吧,诸天 绝地战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