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玄幻魔法 > 去大明扶贫 > 第131章 会战贝尔湖

第131章 会战贝尔湖(1 / 3)

三月十二日,当辽王和火真带着骑兵南下千里追杀哈拉章的时候,蓝玉率领的四万骑兵经过一路急行军也顺利到达仍然冰封着的捕鱼儿海南岸。

三天后,蓝玉的侦骑再次和捕鱼儿海东南的辽东侦骑建立了联系,却不见了元军主力的踪影。

又过了六、七天,蓝玉侦骑和辽东侦骑均发现元军主力已经转移到捕鱼儿海东北百里处。

北伐之前,辽王曾对捕鱼儿海进行过研究。

捕鱼儿海又叫贝尔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南端,和北方的呼伦湖就像一对母子,通过中间的呼伦河这条脐带连结在一起,共同滋润着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只因湖水中鱼类众多,盛产水獭,蒙古人称北边大一点的叫呼伦海,意为产水獭的湖,南边小一点的为贝尔海,意为产雄水獭的湖。

明人对小辽东以外的地理状况不是很熟悉,有时候将两个湖混淆起来,统称为捕鱼儿海,有时候又单指南边的小湖。辽王则按后世的习惯,分别称为呼伦湖和贝尔湖。

贝尔湖虽小,但纬度相对较低,气候相对温暖一些,湖畔更适合游牧。

这里最早生活着一个叫拔野古的部落,随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慢慢融合进蒙古部落,称拔野古蒙古人,也就是后世的巴尔虎蒙古人。

到了朱植穿越的时候,贝尔湖周边地广人稀,草场优美,一到盛夏,来自北边斡难河的蒙古人、东边哈拉温山深处和黑龙江两岸的林中小部落,如被称为使鹿部落、驯鹿部落的鄂伦春和鄂温克人,甚至称为打虎部落的契丹后裔达斡尔人,都会聚集湖畔,方便牲畜繁衍,部落之间也会通婚。

蒙古人称这些人为林中百姓,明人称为野人女真,后来的满清称之为索伦人。

这些林中百姓长期生活在从遥远的斡难河到黑龙江两岸的苦寒之地,在极为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自幼养成了极为坚韧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娴熟的格斗技能。

到了清朝,编入满洲八旗的索伦营骁勇冠于八旗之首,和锡伯营成为大清帝国手中两把开疆拓土和平叛维稳的利刃。

令人惋惜的是,由于战斗频繁,壮丁损耗太大,加上部分人口被编入满洲,到清朝灭亡,索伦各族人口总数不过万余,即使到了后世,鄂伦春、鄂温克和达斡尔仍然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几个民族之一。

朱植带着对美丽神秘贝尔湖的神往以及对大兴安岭古老部落的崇拜,好不容易来到了离贝尔湖只有三百里的地方,却因兵力不足和部署的疏漏,在战役即将打响之即,不得不亲自率领骑兵南下,追击元军渗透过来的小股元军。

他不仅因此缺席了足可以与卫青直捣龙城媲美的经典之战,也未能亲自揭开贝尔湖美丽的面纱,并和大兴安岭的神秘部落首领把酒言欢。

就在辽王千里追杀哈拉章时,朱大能和平安带着四千辽东精锐,来到贝尔湖东南五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再次和蓝玉大军建立了联系。

按照辽王的要求,朱大能要求全军尽量隐蔽行踪,养精蓄锐,不贪功冒进。

三月十八日,征虏副将军郭英竟然也带着三千车兵从圣水山赶来和大能会合。

三月二十二日,蓝玉派人和辽东军约定,蓝玉大军自湖西向湖的北方迂回,辽东军要严守哈拉温山各隘口,防止元军从东面窜入哈拉温山。

朱大能又从郭英那里要了五百人马归易信指挥,进一步加强圣水山以北、哈拉温山以西各个隘口和要道的防守,防止蒙古人的进一步渗透。

三月底,两路明军从贝尔湖东西两个方向悄悄向湖东北的蒙古乌萨哈尔汗,也就是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的中军大营前进。

此时的天元帝仍然整日忙着和吴王、代王等人吃肉喝酒,好不快活。

他身边的大臣们,只有太尉赖腊武始终对即将到来的明军合围保持高度的警觉。

哈拉章等一千精骑已经放出去一个多月了,是成是败,至今音讯全无。

最近五天,他又一连放出五波侦骑,是死是活,也不知道。

没有消息,就是最大的坏消息。也许这些侦骑都被明军包了饺子,也许明军已经像狼群一样埋伏在蒙古人的大营四周……

赖腊武越想越害怕,再三劝天元帝道:“陛下,臣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明军可能摸上来了,我们还是将大帐先向北转移三百里,以防万一。”

可蒙元宗室吴王却说:“眼见这贝尔湖即将解冻,草原即将返青,湖边更为温暖,哪有往更为寒冷北方转移的道理!”

赖腊武只好解释道:“吴王爷,不是我吓唬你,那明朝的小辽王阴险狡诈,又会妖术,不可不防。”

吴王却是吃雪团打哈哈,一阵冷笑道:“莫不是你被明军杀破了胆吧,每天草木皆兵,真是扫兴。”

另一个宗室代王也笑道:“大尉放心,我与吴王手下还各有两万铁骑,定保陛下安枕无忧。你就不要庸人自扰了。”天元帝虽然也想听赖

最新小说: 玄幻:是你们逼我称帝的 绝地战龙 吞噬星空之复制成神 狠宋 六岁萌宝吓瘫各路大佬 男扮女装的我,竟然成了皇后!? 地球第一领主 完美虫母模拟器 穿越吧,诸天 和灰风一起穿越到战锤4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