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玄幻魔法 > 去大明扶贫 > 第161章 工业兴辽

第161章 工业兴辽(2 / 3)

纷纷找平时和辽王最为亲近的张信和蒯富等人请教城市具体规划布局、建设步骤和施工方法。

到了第三天,辽王又召集了铁炫兄弟、蹇义、黄湜、张石、张信、婉君、婉清、蒯富、郭镛、郭鉴、徐德、宋有才、李喜旺等人继续开会,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深入研究完善工业兴辽计划。

郭镛首先发言:“我们兄弟俩觉得要继续扩大农具厂和家具厂的生产规模,把生意做到长春去。最好把战车局分出一部分人马,划到家具厂来,专门生产马车。现在想买车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小老板们甚至想买两辆,一辆拉货,一辆坐人。”

辽王立即表态:“你们这个建议好。明年还要新增五万户移民,至少再开垦两百万亩农田。在长春开家具厂和农具厂分厂的事情就完全交给你们兄弟俩了。”

辽王瞅了郭镛兄弟俩一眼,心里不得不佩服这兄弟俩真是嗅觉敏锐,甚至盯上了马车生意,快赶上沈庄这个奸商了。

但是想起沈庄下江南前的建议,他在权衡一番后,还是拒绝了郭氏兄弟染指马车厂的野心,说道:“至于马车厂的事情,我已经安排蒯荣和沈庄去做了。家具厂和农具厂也够你们忙活的。”

郭镛兄弟不由面露失望之色,他们也听沈庄说过,马车厂是好大的一块蛋糕啊。

徐德接着提出:“我觉得还要扩大酿酒厂,最好把产能扩大到年产三十到五十万斤,把酒卖到内地去。这是一个极赚钱的生意。”

徐德的建议马上获得满堂彩,自然很快通过。在辽东,谁要是和酒神过不去,恐怕不出三天,就要上西天见神了。

婉清马上说道:“我和婉君觉得,还是要建个香皂厂、牙刷厂、牙膏厂,还有洁具厂、玻璃厂,有了这些,才是高品质生活的开始。”

辽王没有立即吱声。

他心里却在腹诽,这姐妹俩这两年尽琢磨这东西去了,老想拿王府的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先。

马上有人问道:“什么是牙刷厂?”

宋有才答道:“就是一头有毛一头光,插在嘴里冒白浆的玩意。”

朱植等几个穿越人顿时“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婉清和婉君也是面红耳赤。

这不是穿越前天晚上,和大家喝酒时,沈胖子这个流氓讲的黄段子吗?

张信是有眼力劲的,为了防止大家继续围绕这个尴尬的问题追根问底,马上把话题岔开:

“这两天大家也看到了,蒯富已经研制成功各种碾米、纺纱机器。”

“我觉得要马上成立一批米面加工厂、纺纱厂,顺便再建一些制衣厂、制鞋厂、制革厂……千穿万穿,吃喝不穿。”

“不过在眼下,光是新来的两万广西俘虏和三、四千罪臣家眷的衣食住行和过冬就是个大问题。”

张石就苦笑着说:“我是协助辽王管军务的,本不该插嘴。但是辽东面上就这么点人,根本没有精力一下子同时开建这么多工厂。建厂也有轻重缓急,而且建这么多厂也不符合辽东目前面临的形势要求。”

张石一说,大家都感觉都受到了点小打击。

张石可不仅仅是管军务的,目前他可是辽王最信任、最倚重的大将,他的话相当的有份量。

辽王也是沉默半天,才慢慢进行引导性发言:

“按理说,你们说的都对,建这些厂不仅事关辽东百姓的衣食住行,也事关辽东的可持续发展。像徐德搞出来的高粱酒,婉清、婉君二人帮助蒯富搞出来的玻璃罐罐、香皂、陶瓷马桶甚至可以拿到内地,赚取大把大把的银子。”

“但是,我还是要说一声‘但是’。对于大辽东来说,今年夏天大旱,辽南入不敷出,辽西靠着土豆、红薯才勉强渡过难关。到了明年,老百姓首先想的还是填饱肚子。这是我们决策的背景,也是行动的依据。”

“因此,目前大规模建厂,推广婉清建议的这些东西还是有些奢侈。即使是在内地,也可能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畅销。因为内地老百姓的收成还不如辽东哩,大家都在过紧日子。”

辽王的话顿时给大家头上浇了一瓢冷水,大家更加沉默了。

朱植缓了缓语气,继续说道:

“当然,我也不是完全反对大家的意见。就目前而言,我同意参谋长的意见,干事情要分个轻重缓急。在广宁、长春和沈阳等地建几个碾米厂和纺纱厂,可以节省更多人力从事其他生产。这样的厂要支持。”

“至于婉清建议的香皂厂、玻璃厂等等,如果沈家愿意合作,可以先暂时进行小批量的试生产,这些新产品还有一个改进完善的过程,不要一投入市场,就坏了口碑。”

“至于什么酒厂、制衣厂、制鞋厂,可以交给沈家去经营,也可以交给晋商,由沈家和晋商自己从内地找人来经营。如果郭家兄弟手下缺人手,你们那个家具厂、农具厂也可以引进外来资本。辽东到处都是钱,钱是赚不完的。有钱大家赚,何必把自己搞得太累

最新小说: 傲世英侠传 主母白天虐渣,夜里被太子逼嫁 从零开始不做魔王 我在诸天影视捡碎片 多子多福,从娶妻开始争霸天下 重生三国:大乔不想当寡妇了 九幽天帝 六岁萌宝吓瘫各路大佬 缺陷异世界 星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