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玄幻魔法 > 去大明扶贫 > 第163章 还有军事强辽计划

第163章 还有军事强辽计划(2 / 3)

像义务制,也不像志愿制,不伦不类,弊端还很多。

到朱植穿越到大明的时候,随着大量军户田产被勋贵和军官们侵占,这个军户制度已经失去了良性运行的经济基础,开始崩坏。

到了后来倭寇猖獗的时候,三十多个倭寇竟然能从长江口一路杀到应天城,如入无人之境。这时候的军户制度已经名存实亡,沿海卫所几乎没有人了。

张石所讲,就是充分汲取了明朝后来的教训,参照后世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双重兵役制度,也就是不拿军饷的义兵和以军饷为生的募兵同时并存。

这样既能确保兵源的稳定,又能保证军队的职业化、专业化,还可以让更多的屯兵解放出来,成为家庭联产承包的主体,分担了募兵的巨大开支。

辽王之所以搞出个预备役这个名词,其实是想尽量规避王府私自招兵买马的政治风险。

对此,在座王府诸将莫不点头称是。

张石又继续讲道:

“即使如此,辽王三卫不满一万五人,加上预备役,估计也不到一万八千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确保王府护卫对外征战无往不胜,对内镇守万无一失,王府军械司的机构、人员和任务也作一调整。”

“枪械局改称枪炮局,由赵鲁任局长,主要任务就是两样。”

“一是保证每月能够生产掣电铳三十支、迅雷铳一百支。”

“二是争取明年造出两样大炮样品。一个是口径五零毫米的迫击炮,重量不得超过百斤,步兵用手都可以抱动,射程在五百米左右。二个是口径七五毫米的山炮,加上车架配重,重量不得超过三千斤,可以用四匹骡马牵引,射程在两公里左右。”

辽王如此安排军工生产任务,主要考虑到广宁三护卫无论火枪还是刀弩已经远远领先周边潜在对手,甚至京军精锐,在防御时以一当十,应无悬念,每月有一百多支新式火枪已经足够用了。

辽王还是想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哪怕是军械司的工匠们也要慢慢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

但是考虑到今后可能要攻城略地,还有在海上打击倭寇,要想尽量减少伤亡,还是要使用新式大炮对敌人形成降维打击。

所以辽王先选择了后世经典的五零口径迫击炮和七五口径榴弹炮作为研制参考对象。

前者极为轻巧,步兵可随身携带,用手搬运,顾名思义,又叫手炮;后者主要是用于攻占据山扼守的关隘要塞,所以又叫山炮。

当然,制造新式大炮离不开两样东西。

一个是后世才有的冷轧技术,可以对无缝钢管进行拉伸,在减轻重量的同时,增加钢管的强度。

这个要看蒯富他们在浑河周边建厂的速度和利用浑河水力驱动机床拉伸的效果。

另一个就是要婉清指导新任火箭弹药局局长尽快研制出一炸一大片的空心开花炮弹,这个有相当的危险性,但是也不得不提上日程。

其实在大明晚期,已经发现开花炮弹比实心弹更有威力,并造出了开花弹,只是设计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没有大规模量产而已。

辽王现在将开花弹提上日程,只是向前挪动了两百年,也不算太作弊。

听说辽王还要研发神兵利器,在座的将军们无不热血沸腾,畅想美好的未来:有了这些东西,大家跟着辽王自然又要战无不胜,升官发财,升官晋爵……

张石接着宣布:“火箭弹药局由毕杰任局长,主要任务就是在婉清仙子的指导下研制开花炮弹。”

“蒯荣继续兼管战车局,进一步改进战车,多余人力设立一个马车厂。”

“赵齐负责刀剑局,每月只需生产二百顶钢盔、一百把刺刀、六十部钢弩,剩余人力设立一个五金厂。”

“以上四局,尽快补齐人手。枪炮局和战车局半个月内迁往沈阳,归赵鲁统一负责,火箭弹药局和刀剑局仍留在原地,归毕杰负责。”

这种安排是辽王和参谋长商量的结果,既要体现对抚顺工业区建设的支持,又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防止意外。

辽王也事先和工匠们通了气,大家都表示支持。

不过,平安还是有疑问:“如果开原和铁岭遇袭向王府护卫求援,该当如何处理?”

朱植知道平安问的是,在坚持立足王府自身力量的前提下,如何处理王府与辽东都司之间的关系。

辽东都司原来在郭英、吴高主导时,和王府一个锅里吃饭,后勤、军械均由王府保障,作战由王府统一指挥,骨干打通使用,彼此关系非常融洽。

可是自从朝廷露出对辽东的打压防范风向后,李景隆已经在辽阳城开始另起炉灶,手下诸如吕瑞、刘显等人见风使舵,日渐与辽王府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即使如此,朱植还是念及辽东将士为国戍边的艰辛和一年多的战斗情谊,不愿过分冷落辽东诸将,对众将说道:

“开原、铁岭

最新小说: 从零开始不做魔王 六岁萌宝吓瘫各路大佬 我在诸天影视捡碎片 星徒 九幽天帝 重生三国:大乔不想当寡妇了 主母白天虐渣,夜里被太子逼嫁 多子多福,从娶妻开始争霸天下 傲世英侠传 缺陷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