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玄幻魔法 > 去大明扶贫 > 第270章 辽王的歌声

第270章 辽王的歌声(1 / 2)

散朝之后,大臣们大多如释重负,各回各家,吃饭去了。

只有太仆寺卿的官员们如丧考妣,心里对辽王仇恨无比,恨不得寝其皮,啖其肉。

“你一个辽东藩王插手什么西域事务?想在西域立功就是了,谈什么绩效考核,革除马政积弊?”

“这下好了,整个太仆寺估计都要被皇帝清洗,除了驸马爷,能活下来个蟑螂就算不错了。”

“话再说回来,现在谁不贪?就那点天天贬值的宝钞,能买几斤米?相对太仆寺官员们捞的几两碎银子,六部捞的多了去了。”

“户部可以在税收上做手脚,几年前,光是那个侍郎郭恒一人都贪了两百多万石浙江省的秋粮。”

“工部可以在工程上做手脚,黄河年年修,年年决。运河年年修,到现在还在断流,却为工部大爷们开启了源源不断的致富之路。”

“兵部可以在军械上做手脚,按照他们那个火器报价,以辽东一已之力,拿下西域恐怕得一千万两银子。”

“礼部可以在科举上做手脚,大考小考,雁过拔毛,集腋成裘。”

“刑部可以在官司上做手脚,别说决人生死的命案,只要十大酷刑都用上,就是一个看似鸡毛蒜皮的普通官司也可以上升到灭九族的高度,你不孝敬试试?”

“吏部可以在所有官员上做手脚,而且这手脚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如一日,薪火代代相传。别看詹徽那老狐狸挺能装,好几年只穿一双破靴子,家里的小妾总是新的,真是夜夜当新郎。”

“太仆寺说是掌管天下马政,实际上是皇家车队,伺候皇帝,鞍前马后。只有把皇帝伺候舒服了,每年才会有那么几天下去检查马政的机会。”

“就这点差使,因为僧多粥少,还得轮流排队,有时候还得请客送礼,抓阄摇号……”

与太仆寺卿的官员们反应相反,大多数武将们还是挺高兴的。

立国二十多年了,大明竟然还没有十万匹战马,一到征战,就为战马发愁,打败了,还得受文官们奚落。

这太仆寺真该千刀万剐。要不是辽王通过黄湜作了提醒,大家还都以为真是老百姓不会养马的缘故哩……

黄湜也是紧张得出了一身冷汗,顾不得吃午饭,赶紧找在秦淮河上劳累过度的辽王汇报去了。

辽王依旧在秦淮河的天上人间画舫之上,刚刚和沈庄,还有一帮刚刚谈好合作的徽商喝完酒,开始了下一个例行科目,和一帮歌伎诗词相和。

黄湜仔细一听,这歌曲竟是当年在大建沈阳城时为军民鼓劲加油的一首歌。

他当时听不太懂,后来专门从靖江王那里找来了歌词,又学了好久。

刚开始唱时,觉得有一种努力奋斗后饱经沧桑后的无奈,像是想要放弃。

他当时估计辽王刚刚因为受到朝廷的打压,是借这首歌排解心中的苦闷。

但现在辽王好像变了个人似的,正如当初之国的靖江王爷教那些教坊司歌伎,不,雪原剧团歌手们学唱歌,一句一句地教那帮莺莺燕燕们,反复吟唱饱经沧桑的前半部分:

不知道在那天边可会有尽头,

只知道逝去光阴不会再回头,

每一串泪水伴每一个梦想,

不知不觉全溜走,

不经意在这圈中转到这年头,

只感到在这圈中经过顺逆流……

“妍妍,不仅嗓子要放开,人也要开放。”

“莺莺,唱得不错,赏二两银子。”

那些歌伎每学一句,狗腿子沈三公子还在后面点评一句,煽风点火,凡是唱得好的,免不了要赏些碎银子。一副后世一掷千金的土豪样。

黄湜觉得这首歌的后半部分才是精华所在。

当初,自己也是对照歌词,反复揣摩,慢慢吟唱后,从中感受出了辽王当时带领辽东军民塞外蛮荒之地开拓进取、不屈不挠、无愧我心的执着。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此一时,彼一时。那时的辽王正被朝廷打压,如今的辽王在朝中威望如日中天,在皇帝面前的恩宠独一无二,即使皇太孙也难望其项背,怎么突然如此沧桑?

对这个素来天马行空的王爷,黄湜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在这歌声的共鸣感染下,也在外面唱起下半部分来。

黄湜的歌声也是不错的,嗓音深厚,甚至比辽王还要好。

他这一唱,里面的辽王也带着一帮莺莺燕燕跟着相和,这声音慢慢也变得激昂起来,回荡在秦淮河两岸,惊起阵阵涟漪,两岸路人也纷纷驻足屏息细听,以为又是陶氏戏班新创的什么曲目。

不过,听这曲风、歌词,与当时的南戏很不一样。

下朝后前来微服私访的老朱也在河边听众之中,感觉这歌并不像大臣们打小报告时所说的靡靡之音,尽是些什么不知羞耻的相思呀,男欢女爱啊,倒像一代枭雄曹孟德的《歌以咏志》。

最新小说: 狠宋 吞噬星空之复制成神 六岁萌宝吓瘫各路大佬 穿越吧,诸天 完美虫母模拟器 绝地战龙 玄幻:是你们逼我称帝的 和灰风一起穿越到战锤40K 地球第一领主 男扮女装的我,竟然成了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