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历史军事 > 新汉! > 第129章 名士管宁

第129章 名士管宁(1 / 2)

“至于您说的那个邴先生,呵呵,应该说的是邴原,字根矩,他是一个有信仰非常自律的人。”管宁说道。

“曾经根矩年轻时喜欢饮酒,但他在经历过一次大醉耽误了背诵功课之后,便明白喝酒耽误学习,于是便就此戒酒。

时至今日,已经有五六年了,从未见他再喝过酒,哪怕这凤霞村的村民送酒来都被他转送给了我和王烈兄。”

李君浩感觉到,管宁对邴原非常看重,这和华歆截然相反。

用李君浩自己的角度看,华歆并不比王烈、邴原差,甚至要是用官职高低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来看,华歆的成就要比两人高得多,哪怕再加上一个管宁,三人一起都比不上。

但在这时代的价值观里,华歆的行为并不能称得上完美。

而后又因为伏皇后事件,更被当时的文士轻视,这才有了管宁和华歆的对比。

也许管宁并不比华歆差,但他选择不出仕为官,这就导致了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力有限,无法准确评估他的才华潜力。

想到这,李君浩心中让人毋必尽其才的想法更浓烈了。

“幼安可带我去见一下王烈和邴原?有才能的人不能就此埋没。

他们来到辽西,我这个辽西郡守要是不来拜会一下,岂不是一大遗憾?”

“主公是想让两人出仕,帮助治理辽西吧!”

管宁一眼就看穿了李君浩的打算。

“其实主公不需要那么着急,此事并不难。

我既然已经答应出山帮助主公,此事交给我就好了。

那邴原和我一样,并不热衷做官,除非遇到心仪的君主,比如明公您,我等宁愿守在凤霞村种地也不愿意出去做官。

既然我已经出仕,我给他留一封信,他看在我的面子上自会前去寻找主公。

至于是否愿意来辅佐主公,就看主公的志向能不能打动他了。”

李君浩点了点头,这点符合他对这时代大才的顽固印象。

看重操守,重视名望,反而对官职钱财轻之,和后世的价值观截然不同。

当然后世的价值观受到西方欧美的印象,中国人礼让三分的美德已经完全没有了,凡事讲究一个争字。学术界称之为欧美文化价值观洗脑。

“至于王烈,主公派人给他封招函即可,他本就热衷出仕,要不然他也不会故意在流民中说出自己名字了。”

太史慈恍然大悟,怪不得他和母亲能知道王烈的事,感情人家是故意的,想通过他们把名声传递到郡守大人耳朵里。

擦,不得不说,读书人的心,是真的脏。

邴原和王烈都出去了,不在凤霞村,李君浩便在管宁住所给邴原留了一封拜访信。

等管宁收拾好衣物,李君浩便带着他和太史慈返回乐阳城,并让府衙的官员给王烈发送了征召函。

王烈也分别给邴原和王烈留了一封文书,诉述了今天的事情。

他没有劝两人出仕为官,只是诉说了一下自己对辽西未来的展望。

君子之交淡如水,在他身上现实的淋漓尽致。

管宁来到乐阳城后,当即投入到了法制法规的定制之中。

原本刘基、苏武等人看管宁人过中年,还有些轻视。

最近他们见识到了田豫、田畴这样的年轻人才,再对比乐阳城中年官员,一时间就有了一种错觉。

人过中年还没有作为的,基本就是庸人一个。

真正的名士,从一开始就会崭露头角。

年轻的像李君浩、田豫、田畴、公孙瓒、严纲等人,成名的比如华佗、尉迟暴熊、徐荣、程普等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但等到了正式编纂条文的时候,管宁对法家著作的应用和背诵,直接精确到了那一册那一段之上,可把刘基和苏武先生震惊了一把。

两人又惊又喜,没想到看走眼了,这中年人有两把刷子。

岂止是两把刷子,在对法家条例解释的时候,管宁旁征博引,甚至屡屡借用儒家经典,很多偏僻的故事,哪怕是田豫田畴都没有听说过,两人原本内心的自傲被击打得粉碎。

辽西不是汉人的文化区,虽然他们也读书,但读书和读书是不一样的。

就像同样是上大学,北大清华是双一流,中央财经大学是211却不是985,青岛大学既不是211也不是985,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只是一个专科。

田畴和田豫就是如此,就比关中的人低,管宁师从颍川名士陈寔,而他们却只能上私塾,和一般的读书先生学习,田豫甚至差点读不上书。

此时见到管宁的学问,两人顿时有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管宁虽然是最后一个来的,但一时间,无论是刘基还是苏武先生,亦或者田豫和田畴,都把管宁当成了事情的主要掌管人。

不过,管宁也不敢托大,因

最新小说: 红楼从庶子开始 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绝嗣王爷得知自己有娃后,杀疯了 辅国郡主 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 那个男人 汉家功业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