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玄幻魔法 > 去大明扶贫 > 第136章 发展区域经济

第136章 发展区域经济(2 / 3)

亲自带领的六条大船自从押送战俘随杨文大军南下后,至今没有音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沈阳以东的女真各部,自得知镇守沈阳的瘟神朱大能和镇守开原的宋忠带领精锐出征后,多次骚扰了沈阳、开原和银州等城,最远处打到了辽阳城,对明军造成的人员伤亡不大,但影响了春耕的进度。”

“我本来制定了一个对女真人的清剿计划,突然接到曹楚材从双辽发来的飞鸽传书,只好暂停清剿,转而应对元军小股部队的偷袭。看来,这女真人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朱植听了后,仍然没有表态。现在工作千头万绪,他得好好思考,好捋捋再说。

下午,辽王回到懿州,重点检查了这里的春耕情况。

徐德并没有去辽阳支援辽阳的书呆子黄湜,而是继续留在广宁和懿州两地,专心致志地捣鼓那土豆、玉米、红薯、花生等稀奇之物。

徐德总觉得,他对这些后世精心培育的优良作物也不是太了解,没有两、三年摸索总结,是达不到最佳产量的。

去年的种粮劳模评比,李喜旺和宋才都出尽了风头,自己就落了个酒神的名头,今年一定要充分利用好经过后世培育改良的种子,也要带出十大土豆劳模、十大红薯典型来。

他现在已经基本摸索出土豆和红薯的一年两熟套路来了。还在正月里,他就在广宁城里琢磨,利用大军离开后闲置房屋里的暖气开始对土豆和红薯进行提前育苗。

其实无论土豆和红薯育苗,都十分既简单,顺应天时就行。

这两样作物产量是小麦的十倍甚至二十倍,但是种子太少,还不能大面积推广。特别是土豆,对种子需求量极大,一亩种子需要两百斤土豆,都快赶上一亩杂粮的一年产量了。

当地人宁愿种小米这种产量低的杂粮,也不愿意种土豆。毕竟一粒粟子万粒粮,一亩小米只需要半斤粟子作种子就够了。

如果继续按部就班,不尽快让移民看到这种作物高得骇人的产量,没有多少人愿意去种的,也许过了三年甚至十年也很难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所以徐德就央求沈庄和蒯富等人,又在广宁先建了三十亩的简易大棚,提前对土豆和红薯进行育苗。

徐德去年收获的土豆经过沈庄和朱植等人挥霍,只有不到一万斤了。

徐德让人将他们都切成小块,挤在大棚里培育,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育,长势喜人。

朱植到懿州的时候,徐德已经将这些土豆苗都运到懿州移植,勉强种了五十亩地。

徐德一见到辽王,就兴冲冲地告诉了自己摸索出来的种植经验:

“王爷,按照去年的种植经验,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到了五月底,哪怕按三千斤的亩产计算,这土豆也能至少收获十五万斤,也许是二十万斤。”

“到了七月底,如果这些土豆在连续高温的刺激下,过了休眠期,可以作为种子再运回无霜期相对长一些的广宁,再种上八百到一千亩,这时候的总产量也许会达到三百到四百万斤。”

“我打算这边的农户以后这样轮种,二月初先种三十亩小麦,二月底种上十亩土豆,到七月中下旬,再种上十亩。”

“到时候,年底炖牛肉有配菜了,明年在全东北推广都有底气了……”

辽王不由抽了自己一嘴巴:“唉,这去年过年吃土豆炖羊肉是高兴,不知浪费多少亩地的种子。”

为了将功补过,他连忙派人又给附近的蒙古牧民送去一批茶叶,让牧民们今后将牛粪、羊粪都送给徐德,专门给土豆追肥。

他现在也在畅想,去年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试种,尚且能达到亩产近四千斤,今年加强后期除草、浇水、追肥,应该能够达到亩产五千斤吧……

徐德又继续说道:

“去年红薯只种了一亩,虽然收获了七千斤,又被沈庄挥霍了两、三千斤,剩下的只能种个四、五亩,也暂时种在广宁大棚里。”

“实际上,红薯对种子需求量少,只要培育出第一批苗,全身茎叶、根蔓都可插播作苗。等这五亩红薯长出苗后,就可以繁殖近百亩,秋天就可以收获至少六十万斤。”

“即使年底挥霍一些,明年留下二十万斤做种也足够了。”

听到这里,辽王突然想起后世的黑山贡薯来,马上有了思路:“老徐,你种完土豆后,把红薯苗全部都移栽到郭镇的黑山后屯卫那里去。以后,这懿州就发展土豆经济,黑山就发展红薯经济,辽东各县都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

不经意间,辽王又为辽东移植了一个后世的时髦理论:区域经济。

同时,他心里还在继续展望美好未来:“到时候,把这廉价的便宜货送到应天,绝对可以当成收买朝廷上下好感的稀世珍品,可以成为收割内地权贵财富的摇钱树。不说天长地久,收割个三、五年总可以吧?”

最新小说: 主母白天虐渣,夜里被太子逼嫁 我在诸天影视捡碎片 多子多福,从娶妻开始争霸天下 九幽天帝 六岁萌宝吓瘫各路大佬 重生三国:大乔不想当寡妇了 缺陷异世界 从零开始不做魔王 傲世英侠传 星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