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 > 玄幻魔法 > 去大明扶贫 > 第137章 全力经营长春

第137章 全力经营长春(1 / 2)

三月十九日,朱植终于回到了广宁王府。

十万亩王府私产早已被张信收拾得井井有条,已经种植了三万亩小麦,剩下的准备正准备全部种上水稻。

李喜旺根本就没按辽王的要求去沈阳。

他觉得自己擅长种水稻,又在广宁娶了个粘人的小媳妇,还悄悄地捣鼓了点烟草,准备当个烟神,和出尽风头的酒神徐德一决高下。

他一直不怎么服老徐,都是山里出来的大老粗,你能封神,我就不能修仙?

张信也觉得沈阳那边,暂时只有西边新开的新民屯卫在开始在垦荒。那里暂时只有从山东来的五千户流民,种种小麦、杂粮,技术含量不大,也不需要人多指导,所以也就同意李喜旺继续留在广宁。

当然,他也想重点种好辽王府私产里的水田,拍好辽王的马屁。

这就是张信,无论是穿越前后,政治意识一直都是很强的。只有服务好领导的,剩下的才是自己的。

朱植在王府没休息多久,又先后去了广宁城东北方向的黑山和东南方向的盘山两个屯种点进行巡视,那里的小麦和油菜长势也都不错。

蹇义老先生还在盘山规划了五万亩水稻,目前正在忙着兴修水利。

他从小出生在四川,对水稻种植还是比较熟悉的。去年又亲眼见证了广宁城水稻的丰收情形,他现在也是信心满满,野心勃勃。

广宁以西的地方,朱植没有去,只是随口向身边的张信问了问那里的情况。

“义州、凌海和锦州三个地方的春耕情况怎么样?”

“这三地处于辽西走廊必经之路,是关内移民的首选之地。移民们大多来自北平,大多有着种植小麦和杂粮的丰富经验,不需要操太多的心,就能够达到远高于关内的亩产量。”

“那些优良麦种有推广的价值吗?”

“非常有价值,宋有才用去年用十亩试验田收获的近八千斤小麦种子。今年又搞了四百亩试验田,指导去年评选的十大种麦模范专门种这些小麦,希望总结出一套种植小麦的先进经验来。”

“这个方法很好,要及时推广。有才同志真是有才。”

“辽西走廊气候相对温暖一些,内地来的一些勤快人家甚至能种上两季作物,种一季小麦或油菜,再种一季黍稷梁粟之类的小米杂粮。但从去年秋收情况来看,那里更适合主种小麦。小米杂粮虽然生长期短,产量实在太低了,浪费民力。我已经派人通知那些地方的移民了,还是尽量多种小麦。”

“在推广先进的农耕经验方面,不要强迫,要稳扎稳打,注意引导,既要有像徐德、宋有才这样的种地高手,手把手的进行传帮带,也要靠一年比一年好的收成,指导移民们不断摒弃传统粗放的种植方法,自觉学习后世先进的耕种方法。”

“辽王说的是。宋有才以前也种过优良品种的小麦。他说这些优良品种种上两三年后,都会出现退化。他也担心后面出现这种情况。”

“推广新品种时,那就要更加稳妥了。辽东地广人稀,土地肥沃,也要注意轮作,耕二休一,甚至耕一休一都可以。一定要摸索出提出各种作物单产量的最佳方法来……”

辽王最关心的还是长春那里的屯垦工作。

早在懿州时,他已经知道了自三月以来,内地移民出现了断崖式下降,他在四平、长春一带规划的一系列蛙跳屯卫,春耕人力至今还没有着落,更别提黄龙府和双辽两个群牧所了。

于是他又对张信一通猛问,问得张信直冒汗。

“长春春耕准备怎么样了?”

“由于民力有限,而且周边都是蛮夷,屯垦风险太大,大家也不愿意去。所以那里还未提上日程。”

“你要善于从战略上辩证地看问题。长春离广宁或沈阳都是上千里,为诸蛮环伺,既是劣势,也是优势。如果在长春屯垦成功,就近收获一石粮食相当于从广宁或沈阳调集三石粮食。换句话说,在长春开垦一亩相当于在广宁开垦三亩。如果再考虑遇到紧急军情,其中节省的十天时间成本更是不可估量。哪怕向长春地区移民五千户,种上五万亩水稻,一半自用,另一半足也够用于战备。”

“我这眼光确实不及王爷万分之一,可是这耕种季节都快要过了,再组织垦种恐怕已经来不及了。”

“长春屯垦意义重大,刻不容缓。这是关系到蛙跳战术成败的关键。”

“蛙跳战术?”

“算了,跟你说不清。还是我亲自来操作吧。”

很快,辽王再次在广宁大规模地调兵遣将起来。

不过这次,他不是去打仗,而是派人到长春执行种田任务。

马上就要到水稻育种季节了,他也不再细声细语地做移民们的思想工作,而是近乎无情地直接下达了一系列异地安置的王府命令,确保长春必须在端午节之前把水稻都种上。

原本被张信安置在王府私产上的三千户移

最新小说: 六岁萌宝吓瘫各路大佬 吞噬星空之复制成神 狠宋 和灰风一起穿越到战锤40K 地球第一领主 完美虫母模拟器 玄幻:是你们逼我称帝的 男扮女装的我,竟然成了皇后!? 穿越吧,诸天 绝地战龙